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共有51人报名当村官,其中本科生28人,双学位1人,硕士20人,博士2人。村官的位子是“村党支书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入选大学生与乡镇签订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待遇是:“第一年人均月薪2000元,第二年2500元,第三年3000元。”
堂堂北大学生,志愿报名当村官,位子只是个“助理”,待遇也“不咋的”。
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恐怕很难一概而论。不管如何看待,我觉得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这些大学生树立起的从基层起步的坚定信念。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字每年以60万的数字递增,今年将突破400万,应该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同时,即使在大城市、大单位,我们在也经常听到用人单位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大学生的吃苦精神明显不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位副院长曾对笔者说,新来的大学生做科学研究,他们站在一旁等老同志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就绪了,他们再与老同志一起开始科学研究,他们不知道这些老同志,很多都是有名的专家。这几句话,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转变,吃苦精神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恐怕难。
关于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过专门的文件。不少地方也出台了不少的鼓励政策。笔者以为,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特别是到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就业问题,除必要的鼓励,还需要为其解决后顾之忧问题。有些毕业生可能经过三两年的工作,会发现基层确实是其真正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可以决定为之奋斗终身。但与此同时,部分毕业生经过三两年工作,也许会发现这里并不是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最理想的地方,如此,我们要允许其重新选择职业,并为其后期选择提供必要的方便和政策支持。如户口和档案的管理问题,重新派遣问题等。
当然,对大学生来说,首先要着意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如果在大城市、大单位一时很难落实单位,那么不妨先将档案关系、户口关系挂靠在盛市级人才流动机构,到需要人才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或广大农村锻炼锻炼,今后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工作,这段经历都将变成你永久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