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求职的心理误区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07-11-19 07:39:08访问量:3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它是在环境的熏陶下,个体经过长期的修养、逐步内化出的一种心理结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保持健康状态的重要基础,其重要特征是“接受”,即接受自己,接受他人,接受环境,接受生活现实。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寻找理想职业的重要前提。

求职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有远大理想,但不切合实际

对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必然会抹上更多理想化的色彩。但是,由于他们接触社会较少,因而在很多时候,其理想与客观实际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如许多大学生都想闯荡商海,希望自己能成为大老板,拥有很多的财富,但他们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气质、情商等是否适合从商,这一点他们却很少考虑。正由于这一原因,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感受到理想自我膨胀和现实自我委琐之间的矛盾。眼高手低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想成就一番事业,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可以说所有的大学生都想毕业后干一番事业,但有不少人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位副院长曾介绍说,分到院里来的个别大学生,在做实验前,不肯做前期的准备工作,看着让老同志做,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他们才开始工作,好像他们是做研究的,老同志是做铺垫工作的,他们不知道这些老同志都是这个领域里很有成就的专家。美国作家乃·詹姆士曾经说过:“记住,前进路途中的困难,不是敌人,而是恩人,它能造就你。”逆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经得起摔打的人,才有希望到达事业的顶峰。

3、自我意识较强,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

大学生活,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在择业过程中,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人才,将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同时他们也迫切需要社会的承认。但是由于他们经验不足,自我意识还不完善,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以致出现期望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顺利的事,忘乎所以、狂喜狂欢;遇到挫折时则会烦躁苦闷、自暴自弃,不能冷静地理智地对待现实,缺乏驾驭自我的能力。

4、渴望竞争,又担心竞争受挫。

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很多参与竞争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对此渴望已久,他们十分清楚,在世界经济面向“大市场”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不可能成就事业。但当他们真正参与竞争时,许多人又顾虑重重,缺乏勇气,有的怕竞争失败丢了面子,有的怕竞争伤了和气,有的认为不正之风干扰太大,竞争也是白费力气。他们把不愿参与竞争的原因归结到外界,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们自己主观努力不够,缺乏实践的能力和勇气,这是消极心态的一种表现。

5、选择多样,难于决断

择业过程中,有些毕业生经常会遇到多项选择。各种选择各有千秋,倘若犹豫不决,往往坐失良机。例如,考公务员待遇稳定,但收入不高;经商收入丰厚,但不稳定;留原籍人际关系较熟,但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去外地有挑战性,但又人地两生。需要在此提醒的是,在这种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自己的专长、发展潜力,并权衡各种机会可能带给自己的发展机遇。

求职常见的心理误区

心理误区是指人在心理上特别是认识上和人格上陷入无出路而又不能自拔,且本人对此又缺乏意识的状态。大学生在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有:

1、别人能办到的我也要办到

现在的毕业生择业时间较以往普遍提前,往往从大四的上学期就有用人单位陆续进校招聘,由于一开始进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一般都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单位,无论在待遇、地域,还是在影响毕业生今后发展的机遇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些单位录用一部分毕业生后,其他同学就会进行攀比,在以后接触招聘单位时,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拿眼前的单位与前面的单位比,拿自己和同学比,待遇不相当不去,地域不理想不去,机遇不明朗不去,结果错过许多择业机会。

2、多数人喜欢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

这是一种缺乏主见和自信的从众心态,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不清楚,有时即使清楚,看到大多数人在朝某一方向努力,于是也改变初衷,跟着别人后面跑。他们认为大多数人喜欢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这种择业心态需要及时纠正。因为职业选择的特征是如何实现个人知识、技能、特长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在这里需要突出的主要是个性,而不是共性,只有使个人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你才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别人无法达到的成就,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选择单位看重的是“实惠”

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讲求“实惠”的择业心态是非常普遍的。主要表现:其一是留恋大城市。据估计,毕业希望留城工作的毕业生约有80~90%以上。其二是向往大机关。在大机关做公务员,待遇、名誉、将来的发展都要看好,而且工作比较稳定。其三、追求高收入。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普遍看重待遇,正因为这一原因,这几年,金融外贸、工商税务、三资企业、新闻出版等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始终是毕业生求职的首选领域。我们对毕业生注重“实惠”的求职心态并不一味加以排除,但如果过于夸大“实惠”的作用,譬如夸大到忽视或者放弃专业优势的程度,就会跨入求职的误区。因为真正的实惠应该放在你的整个人生航程中加以权衡,只顾眼前的“实惠”而看不到今后的发展,你可能会为此而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

4、沿海大城市发展机会更多

这一看法是有其道理的,但固守这一看法就未免失之偏颇。沿海开放城市自然有它的魅力所在,譬如发展机会多,待遇高,观念新,信息量大,交通发达等,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里人才济济,竞争激烈,个人的发展空间却很小,有些很有才能的人很可能在此长期只能干一般办事员的工作。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可以看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更多的机遇、机会却可能在西部;再说,西部的人才相对于沿海城市要少,因此你个人的才华很可能会在此得到充分的发挥。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大学生应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是个人对环境不断适应的过程,在人生的某些阶段,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社会对个人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致使个人感到难以适应。此时如果个人能够主动自觉地改变自己或改变环境,使个人与环境保持协调,就可以渡过难关顺利进入新的人生阶段。面临毕业,大学生们自然会考虑社会给自己提供了哪些职业位置,有多少选择的机会与可能;同时也应想到如何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使自己能够做出最佳选择并尽快适应职业活动。

有关专家研究出一整套自我调试的方法,归纳如下:

1、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1)自我静思。自我静思也叫自我反省,就是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首先能冷静地、理智地思考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找到自我的确切位置。面对择业,大学生除了要客观地分析就业环境外,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应当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是什么,自己的爱好特点是什么,自己的性格气质是什么,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等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地评价,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的位置。

(2)社会比较。人是社会的人。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首先,可以将自己与社会上其他人做横向比较,特别是要通过与自己条件、地位相类似的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其次要通过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通过对自己参加的社会活动的结果的分析来评价和认识自己,即在客观上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来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与他所获得的各种比较信息基本一致,那就基本可以认为他的自我认识发展比较好,比较客观。如果不一致,差距太大甚至相反,那就表明他的自我认识发展不好,不够客观,缺乏自知之明。

(3)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对人的行为用数字或图线加以确定的方法。心理测验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智力测验;②人格测验;③神经心理测验;④能力测验。有关的心理学著作中对之都有详细的介绍。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最好能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进行。

2、自我调适的方法

(1)中心转换。按照条件反射学说,人在发怒时,会在大脑皮层上出现一个强烈的兴奋中心,这时如果出现一个新的兴奋中心,便可以抵消或者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有些时候,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中去。如一种新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利用假日郊游,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等等,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得到心理平衡,保护自己。

(2)适度宣泄。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消除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宣泄”。切忌把不良情绪压于心底。忧虑隐藏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较妥善的办法是向朋友、老师倾诉,一吐为快,甚至也可以在亲友面前痛哭一场,求得安慰、疏导和同情,因为哭也是平衡机体的一种方式。有些大学生错误认为哭泣与眼泪有损于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因此就强忍眼泪,事实上这样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机率。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中胃溃疡患者男生比女生多,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情绪压抑造成的。也可以去打球、爬山、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宣泄情绪。但是,宣泄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是无破坏性的。

(3)自我慰藉。就是自我安慰法,实质是自我辩解。人不可能事事皆顺心、处处是英雄。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仍无法实现时,可说服自己适当让步,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说服自己,让自己保持内心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退一步海阔天空”。

(4)松弛练习。松弛练习法也叫放松练习法,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放松练习可帮助人们减轻和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心理冲突、入睡困难、血压增高、头痛等症状,且见效迅速。大学生择业中如遇类似心理反应,可在有关人员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5)理性情绪法。人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信念。人的不良情绪的产生根源来自人的非理性观念。要消除人的不良情绪,就要设法将人的非理性观念转化为理性观念。例如有的学生择业中受了挫折便消沉苦闷或怨天尤人,其原因在于他原本认为“大学生就业应当是顺利的”,等等。正是这一观念作怪,才导致或加剧了他在认知失败时的情绪障碍。如果能使这类想法得以纠正,则不良情绪必然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大学生在运用理性情绪法时,应首先分析自己有哪些消极情绪,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相应的非理性观念,并对其进行质疑和论辩,同时对比两种观念状态下个人的内心感受,鼓励自己向理性观念方面转化,从而排除不良情绪。

(6)偿还。即通过建立新目标来代替未能实现或遭受挫折的原目标。在一定意义上补偿方式有益于战胜挫折,以建立健康的心境。同时补偿过程中,很多人往往会产生过激情绪,而人的过激情绪往往是创造天才的萌芽表现。所以,学会将自己的某些情绪和头脑中的瞬间灵感联系起来,利用它作为自己从事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力,这是很有意义的。

(7)同情。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愤怒、忧愁、惧怕等情绪是弊多利少的有害情绪,而喜爱、欢快则有益于身心健康,尽力地发展自己爱的情绪或同情心就可以起到消融消极情绪、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比如,当别人使你不高兴的时候,如果你能体谅他的处境,觉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这种同情心就可以消除或降低你的消极情绪。受了委屈却又能理解别人、同情别人,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层次,同时也能使自己心平气和。

(8)幽默。研究表明,幽默可以起到缓解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作用。它可以冰释误会,活跃气氛,和缓难堪,减轻焦躁,可以使陌生者变得相近,怀疑者消除疑虑,戒备者彼此信任,可以使生活充满乐趣,可以使大家共同受益。

当然,自我调适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环境调节法、广交朋友法、自我安适法等等。这些都是应变的一些方法,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平时就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质,磨练坚强的意志,开放各种感官接触社会,多方面体验生活,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