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民教授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15-01-19 09:26:45访问量:4

吴世民教授是我在我校历史系的同事。他比我年长得多,是1926年生人,年近90,已属寿星之列。他现在身体很好,思维清晰,谈锋很健,每次打电 话来都要与我聊上一会,回忆旧事,抒发感想,没有一点老态龙钟的感觉。吴老师以前的身体很不好,上大学时得过当时的准绝症肺结核,鼓楼医院的名医看了X光 片都断定无药可医,后来竟渐渐好了。前些年,我问他身体如何,说是得了血液病,并解释是一种病情发展慢的白血病。我知道白血病凶险,隐隐有些担心,几年过 后居然无事。只能说他吉人自有天相,连病魔也识趣,知难而退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老师更显奇古之貌,隆准阔额,胡须多白,像是古书中的“虬髯客”。他鼻梁高挺,络腮卷曲,我怀疑有点外来血统。对我的怀疑他予以证 实,原来他母亲一系有胡人血脉,所以其兄弟几人都是这般模样。吴老师的家世有些来头,前几年值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他也有了兴趣,说他父亲与辛亥革命有些关 联,要查相关史料。查找资料的结果,找到了上世纪20年代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对其父的任命书,还托人从台湾复印了40年代国民政府对其父的表彰,对其父抗 日战争时期在上海拒绝汪伪傀儡拉拢的气节予以肯定。这样的家庭背景现在说来是荣耀,要放在以前或许就是麻烦。由于种种原因,吴老师在50年代后期至“文 革”的一段时期是挨整的对象。我好奇,问了他“文革”中的情况。他说日子还好过,只是陪陪斗,没挨过打,也极少挨骂。路遇熟悉的同事,虽不敢与他说话,但 投过来的多是友好宽慰的眼神。后来他为此问过这些同事,回答是你也是这样待人。等到“文革”后拨乱反正,吴老师遭遇的种种麻烦都随风飘去,个人境况大为好 转,最明显的是成了家。

吴老师是极聪颖的,可资证明的是他的桥牌打得很好,曾长期是南大桥牌队的主力,与队友合作为学校争得过不少荣誉。吴老师读书很多,知识面广,学识渊 博,我在翻译时遇到难题常向他请教。有一次,我问他梵文Gupta是什么意思,他脱口而出,印度笈多王朝。他为我译的三本书做过审校,把关甚严,改正不少 讹误,使我不致丢乖露丑。据他说,通常译校的工作量是七成对三成的比例,但有时是倒过来,他就常遇到这种情况。又听说人民出版社对他校过的译稿列为免检书 稿。改革开放初期,南京出过一个传奇人物,在“北京羊肉馆”烤烧饼的周祖德自学英语卓有成效,被破格选拔到南大历史系的英美关系研究室(国际关系研究院的 前身),与吴老师一个单位。他俩译校合作,周祖德翻译的联合国文件经吴老师把关后都达到了出版水准。直到他年过80岁还接过校稿的活,如74卷的南京大屠 杀史料集中就有他审校外文史料译稿的劳动。吴老师做事极为认真,我译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经他审校已交出版社。这时他突然觉得一词还可斟酌,专 门到我宿舍,告我culture hero译为“文化英雄”和“创世英雄”何者为佳,若未付印,请予改正。

最近几年,吴老师不再校译。我希望他写点回忆文章,说是天道宽纵,让你长寿,头脑也清楚,不写太可惜。他表示同意,还加了些理由,意思是他一直在南大 历史系学习、工作,无论学校名是中央大学、国立我校还是我校,历史系始终为一,对其中的情况了解得多,应该写。说了就做,这两年他写了几篇,在校 报上刊登,反响不错,如《兰园八号》写他解放初期在学校的休养宿舍养病的经历,情感真挚,对学校的恩惠感激不尽,甚至认为自己能活到今天全是颁赐在兰园八 号养病的结果。文章有人读,写的人积极性就高,他表示以后要多写,重点写50年代前期的旧事,因为知道的人不多了。我给他泼了冷水,告知杨绛女士年过百岁 还写小说,最近为《洗澡》写了续篇《洗澡之后》,切勿自满,要向更老的前辈看齐。我们谨期待吴老师有更多的回忆文章问世,以践史家敏于留史存史的大愿。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