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蒋孟引文集》所想到的
时间:2013年1月10日 作者:杨玉圣 来源:《史学评论》
本书作者蒋孟引教授(1907—1988)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世界史巨匠,其中于英国史、中英关系史的奠基性研究中创获尤多。早年曾留学英伦,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先任西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后长期执教于我校,其道德文章,在学界内外,有口皆碑。
像蒋先生这样惟以学问为依归的史学大师,原本是国家、民族之宝,可在人所皆知的往惜数十载的岁月中,按照蒋先生的高足钱乘旦教授的说法,居然也照样“和时代一起经历磨难”,比如,从政治运动、思想改造到劳动改造之类,莫名其妙,一茬接一茬。不过,这倒还在其次;当我读到附在《文集》之末的“跋”中述及老先生突发心脏病、“却因为先生家拿不出急需的住院费,被耽搁了治疗”时,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分外压抑和格外的沉重!还能说什么?说了又有何用?
如今人们的嘴皮子不是说知识分子“物美价廉”,就是说要让“臭老九”“香”起来,还说“改善”知识分子的地位,又说“发挥”积极性、如何“利用”之类,可是,堂而皇之背后的现实呢?事实呢?耳闻目睹,看得见、摸得着的还不是依然让人心寒?无论尊卑、职业,人固有一死,这自然没错,而且千真万确;然而,由于“被耽搁了治疗”而死,于情于理,终归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罢?可是,偏偏如此,太残酷了。
我生为晚辈,早就仰慕蒋先生的学问,虽无缘求教,但自当初读大学、之后教大学以来,总是常读、爱读先生的论著。应该说,这部《文集》的编辑与出版,对于像我这样的非英国史专业工作者而言,实乃莫大的福音;一册在手,即可随时随地随便习读,岂不美哉乐哉?不过,说来也很可惜,这样一部富有价值的学术文集,从版权页上看,才仅仅印了可怜的500册!在名义上“社会效益第一”而实则“市场第一”为取向(“一切为了‘孔方兄’”)之今日,经过钱乘旦的不懈努力,这部集子之能成功编辑和出版,当然已属相当不易之事。然而,印数如此之少,我敢肯定是不够卖的(因为单国内搞英国史教学和研究的即不下二、三百;何况我们还有数以千计的大学、学院以及各省、市之类的图书馆)。可是,说归说,除了感慨和惋惜,以吾等一介书生的无用身份,恐怕也只能在这里徒叹奈何了!
这部洋洋四十万言的《文集》,其封面和装帧设计、用纸等,均相当考究;既素雅,又美观,大大方方。不过,最后我还是要忍不住提两点意见:第一,书名用《蒋孟引文集》,其实已足矣;加上《英国历史:从远古到20世纪》这样虽说尚属醒目、但终归可有可无的副标题,不才以为,很可能是“蛇足”之败笔;第二,《文集》正文中出现的英文著作、杂志的书写格式尚欠规范。本来,就英语惯例和学术规范而言,凡遇此等情形,应一律排为斜体或者在书名、杂志名之下打底线表示;但本书依然旧习相沿,在我看来,此恐为美中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