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筹备毕业30周年的同学聚会。打开厨子,面对一把未能送出的为纪念进校30周年特制的紫砂壶,我感慨万千!那次同学聚会前,小敏班长提议,给同学和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每人制作一把紫砂壶,以纪念同窗情谊,师生情谊。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从宜兴来的爱棠同学。爱棠说,我负责壶,没有问题。。
壶做得非常精致:一侧画着几片竹叶,两只即将栖枝的小鸟;一侧刻着同学或老师的名字,下面刻有“南大历史系79级入校30周年留念”。壶用一方能收边角的绒布包裹,装在一只红色的木质的盒子里,外面配有红色的仿皮革提袋,显得尊贵而大方。
老师的壶基本上都送出去了。同学的壶,参加聚会的都拿到了,有几把壶因人在国外或因工作忙未能参加那次聚会,尚未领走。但其中一把壶,却是永远也无法送给她本人了。她的名字叫陈勤。
陈勤是江西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昌工作。她生病有一段时间,一直想参加我们准备利用国庆节举行的入学三十周年同学聚会,并以此为动力。但她最终未能如愿。
那年暑假的一天,我收到在市党校工作的老同学建光发来的短信: “各位同学,我们的同学陈勤病了,最近病情有所恶化,我们近期准备派代表前往南昌看望,各位同学有什么祝福和心意,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一并转致。”
陈勤,那个个子不高,戴深度近视眼镜,扎两个羊角辩的小女孩的形象一下跳跃在我的脑海。陈勤病了?是什么病呢?我打电话问建光。建光说,是黄慧英和黄翠芳告诉我的。我们准备近期专程去南昌一趟。我问,是否需要大家捐点钱?建光说,这个不能勉强大家,我这里还有一些“班费”(我们毕业后为了运筹每次聚会,同学们交了一定的班费),我请示了老班长小敏,准备把班费全带给陈勤。后来,我们南京同学在一起有个小聚,提到陈勤,小敏说,大家自愿捐一点,无论多少,都是一份心意。杨休同学是民营企业家,我建议他多捐一点,没有想到第二天下午他就带来两万元块钱。我们全班同学一共凑了五万元。由建光带了过去。陈勤为此很感动,专门写了回信,并列出需要感谢的每一位同学的名字。但不久之后,她就离世。这把纪念入校30周年的紫砂壶,终于没有送到陈勤同学的手上。
那次同学聚会,我们更多谈及的是健康。在浙江湖州市委党校工作的老同学虞文清在大家座谈时即兴朗诵了几句人生感悟。他说:“人生如同一艘小船,在茫茫大海中出航。有时需要奋力划桨,有时只须迎风张帆。有时必须劈波斩浪,有时只要随风荡漾。只要内心充实,哪怕险风恶浪,抑或平平淡淡。只要不偏离航向,何计船速快慢。幸福不在于能何时能到彼岸,而在于一路航程,一路风光。”班长小敏送大家几句话:“祝全班每一个同学,带着健康和希望,一路走好!”
眨眼又四年过去了,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年过半百,即将迎来大学毕业三十周年的同学聚会。在珍惜健康的同时,我们更留恋在南大度过的美好岁月。那时,我们毕竟年轻,偶尔不免有几句争执、几句埋怨,但更多的是相互的关爱,相互的帮扶,相互的包容与谅解,毕业后,所有的一切,都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笑料,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的美好记忆!大学同窗,我们不是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
有人说,紫砂壶是文人雅士的通灵宝玉,壶有包容,祝福之意。我们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有一把蕴含特殊意义的紫砂壶相守,所有的回忆与祝福,便都在这一壶绿茶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