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我被聘任为江苏省政府参事,至今正好12年。参事室是省政府的咨询和统战机构,每月学习1次,围绕国家及江苏省的中心工作和主要方针政策,系统和深入学习探讨,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意见。最重要的工作是年度专题调研,根据专业、需要和时间安排,每位参事至少参加一个专题的调研。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关乎基层民众生产生活的民生议题。
我是一介平民子弟,来自皖南小城,多数亲朋都是普通平民,所以比较熟悉基层群众。每次调研,我都选择基层民生专题,如农村医保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农村低保、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我深入田间地头车间,走访贫困农户和一线职工,调查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与实际绩效。对基层群众的生存境遇、现实困难和主要诉求有深刻的体认,因此,能够针对他们的愿望和需求,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善和解决方案,为省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2002年夏,我们对城乡低保制度和政策展开调研,发现了两个现实问题。一是苏北贫困县农村低保户多是五保户和病残户,苏南则根据政策将五保、病残户单列予以社保,不属低保范围。原因出在地方配套资金上,苏北某县财政无力配套,遂将已经发放的五保、病残户保障资金列入低保配套资金。同时,地方政府为了减少低保户数,有意提高了估算标准,如猪、粮食估价竟高于苏南,因此造成低保户不能应保尽保。二是部分1980年代的城郊农村拆迁户土地被征用,但并未补偿或补偿款极低,又未列入低保对象,因此无法维持日常生活。对此,我们建议:(1)苏北贫困县和老区农村低保资金应由省财政全额承担,在转移支付中列入专项支出,解决应保尽保的资金困难。(2)将生活困难的城郊农村拆迁户列入城市低保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这些建议都得到省长批示和落实,解决了这些弱势和苦难群体的现实难题。
2003年夏,我们在苏北某乡医院调研时,看到医院设备落后简陋,一间病房里放置3张木床,床垫是芦席,病人躺在床上打吊针,靠家人陪护。1970-75年我在泗洪某农村中学教书,当时公社卫生院设备也是如此简陋。如今已经过去30年,农村基层医疗状况并未发生大的改变。我们现场查看了乡医院的设备添置情况,发现一些先进设备都是省财政拨款购置的,县政府因财政拮据,缺乏配套资金,因此难以达到省政府规定的设备标准。医生待遇较低,不安心在乡村医院工作,导致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这样,农民有病往往不愿到乡村医院就诊,也制约了医护人员的收益增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地方因财政困难,竟将基层医院转给私人承包经营,还美其名曰“改制”,致使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流失,农村卫生环境保护与治理、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均受影响。为此,我们撰写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调研报告,建议省政府加大投入、重点扶持苏北地区,不宜对基层公立医院进行民营性改制,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报告得到省长重视,并批转省卫生厅参考和落实。现在,江苏省普及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苏北成为省财政扶持重点,基层医院建设走上快车道,医院建设面积与质量、设备和医护人员待遇都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了较大的缓解。
通过多次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参政调研首先应该深入基层,关注困难群体的生存境遇,并通过调研摸清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应对建议,使各级政府择善而从,有助于纾解民困,凝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