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郊区游玩,看到田野成片的油菜花,忽然想到童年的豌豆。
那时还有生产队。
春天,豌豆长在关中肥沃的土地上,与一两尺高的麦田相邻。麦地能藏人,豌豆地也能藏人了。这是农民劳作的间歇,无需除草施肥,大人们需要做的,是等待,等待庄稼快快成长,在等待中准备夏收所需要的各类物件,缺损的,利用闲暇,购买修补。这对孩子来说,是个机会。周末,大人赶集或在家里忙家务,我便与小伙伴去沟边放羊挑猪草,寻找的地儿是远离大路,紧靠豌豆地的沟沟坎坎。羊橛钉在沟边,羊自吃草,人便躲在豌豆地里。不一会儿,身上所有的口袋便装满碧绿饱满的豌豆荚。
我对豌豆荚的生吃记忆犹新。先将饱满的豌豆荚攥在左手,立起来,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用力,听到“啵”的一声,豌豆荚裂开,手指便要停下,用右手的拇指将翠绿的豌豆扣出,捂进嘴里,咀嚼,青豌豆那种天然的香甜,立即透彻五脏六腑。豌豆皮儿也是不能浪费的,将豌豆荚的根部向内压折,用右手的拇指压着往下一拉,两张翠绿的皮又可以吃了,其味也甜,但与豌豆粒的甜味截然不同。豌豆结角时节,病虫易生,生产队便会喷洒六六六粉,并在田头插上牌子:喷过农药,请勿采食。但一场春雨后,豌豆地周围,依然是我们爱去的地方。豌豆仁儿照吃,豆荚皮扔掉而已。
一次我采猪草,在邻村的豌豆地里多摘了不少豌豆荚,回家以为能得到母亲的奖励,结果挨了父亲一顿打。父亲说,豌豆没有成熟,谁让你糟蹋粮食?我狡辩说,是一队的,不是咱队的。父亲说,一报还一报,你摘人家的,人家就不能摘你的?你这是造罪,知道吗!我只好认错。但豆荚摘来了,总不能倒掉。母亲用大锅煮了给我们吃,那种吃法,又是一种味道。由于豌豆和豆荚都已煮熟,放到嘴里,只需用牙齿夹出一道缝隙,用手轻拉豌豆荚根部,便将香软的豌豆和豆荚皮留在嘴里。只是,那次的豌豆,每吃一口,内心便多出一份歉疚和惭愧。
在我的印象中,豌豆还有一种吃法,是最好不过的,那当然是成熟的豌豆,是生产队按工分分给各家的,算是粮食,吃得心安理得。母亲将豌豆炒熟,磨成面,叫炒面,做普通的片片面时,拌些入内,面片与糊状的豌豆粉汇聚一起,便多出一份特有的香甜。如果是冬天,用豌豆炒面拌了柿子汁吃,那种香甜,更是人间奇味,吃一次便能记一辈子。
现在,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宾馆的餐桌上到处都能吃到豌豆,甚至不分季节,什么青豌豆炒豆干,青豌豆炒肉丁等等,但这些豌豆,充其量只是一道普通的菜肴,远不如我童年的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