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晚,我校ok138cn太阳集团529张良仁教授在仙林校区逸夫楼B105教室作了题为“阿富汗出土的中国漆器”的讲座。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丝绸之路是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提出的一个概念,后来为国内外学者接受。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它不是一条道路,而是一个道路网络,跨越亚非欧三大洲,除了陆路还有海路,前后延续了1700多年。历史上的许多商品、文化和科技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之后,他向同学们展示了丝绸之路上的健陀罗佛教艺术与和田尼雅、若羌楼兰古城、敦煌莫高窟等遗址,其中出土的文物如犍陀罗佛雕像、印度印花棉布、佉卢文书、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和汉五铢钱等生动地体现了丝绸之路所扮演的文化融合和传播作用。
随后,张教授重点介绍了阿富汗贝格拉姆城址出土的中国漆器。城址是1936以后法国考古队发掘的,仅保存南部的部分,发掘者定为“宫殿”和“市场”。其中“宫殿”区发现了大量的珍贵艺术品,有罗马玻璃器、罗马青铜人物雕像、印度象牙雕刻和中国汉代漆器。关于贝格拉姆的性质,学术界有Alexandrie of Caucasus和Kapisa两种说法,之所以存在分歧,原因就在于贝格拉姆城址出土器物的年代存在争议。张教授通过翔实的考证提出贝格拉姆出土的中国漆器的年代范围为74BC-23AD,并认为这些漆器的产地为汉代皇室作坊和诸侯国作坊。他指出,这些漆器作为奢侈品,是汉代皇室赏赐给国内外上层贵族的礼物;它们在贝格拉姆的出现反映了汉朝与中亚上层社会的往来。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张教授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庞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