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研究生首期暑期学校在我校举行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10-08-27 06:55:45访问量:0

2010年8月16日至20日,江苏省教育厅设立的2009-2010年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项目“究方法及史料学”暑期学校在我校历史学系举办并获得圆满成功。该项目由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我校等高校遴选的五十多位历史学研究生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学习与交流。学员们通过听取诸多名师大家的学术演讲、学术对话、社会考察、学术论坛等形式,在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我校水涛教授主持开学典礼

开幕式由我校历史学系副主任水涛教授主持,我校历史学系主任陈谦平教授致辞。陈谦平教授介绍了江苏省高校研究生交流与创新计划的性质和任务。他还嘱咐同学们要珍惜时间,敢于向专家们请教,努力向专家们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研究水平和学术创新的能力,并预祝这次暑期学校的圆满成功。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李宏图教授、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健院长出席开学典礼并致辞。

 

我校陈谦平教授致辞

 

徐州师范大学王建教授致辞

暑期学校师生合影

本次暑期学校邀请了省内外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李宏图教授、扬州大学周新国教授、苏州大学王卫平教授、我校陈谦平教授、陈晓律教授、范金民教授以学术演讲、学术答疑和学术评论等形式,和同学们在课堂和论坛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李宏图教授将他关于概念史和历史学语言学转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青年学人一起分享;周新国教授到达我校时已是深夜四点钟,紧接着便如数家珍般的将中国近代史料学的分类和中国近代史料的鉴定运用等问题予以充分的阐述;陈谦平教授以历史学研究史料的多样性和研究视角的国际化来展示历史学研究领域宽阔博大的学术空间;王卫平教授以“育婴堂”、“普济堂”和“丰备义仓”的个案研究,揭示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真实的历史图画;范金民教授凭借详尽的历史事实和具体的历史案例,呈现“明清史史料与明清史研究”朴实的文献典籍和深邃的学术理路。他向在座青年提出了研究方法与学术道德的具体要求;陈晓律教授以“20世纪西方史学漫谈”来揭示西方二十世纪史学流派的理论意蕴。同时,也使学员们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感受到世界历史背景中的大国风云和史学真谛。

 

复旦大学李宏图教授在授课

 

扬州大学周新国教授在授课

 

我校陈谦平教授在授课

 

苏州大学王卫平教授在授课

我校范金民教授在授课

 

我校陈晓律教授在授课

 

在暑期学校的学习期间,学员们与8月19日前往天目湖风景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在领略江南名胜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联系与交流,展现了青年学人的活力与风采。

暑期学校师生天目湖风景区合影

在8月20日的学术论坛上,各校的的研究生代表纷纷上台发言,与学界师友切磋砥砺,获益匪浅。我校历史学系计秋枫教授主持了论坛。苏州大学束江涛、李忠萍同学;苏州科技学院杜晓彦同学;扬州大学丁慧超、黄翠红同学;南京师范大学刘忠良、王淳航同学;徐州师范大学张传琳同学先后在论坛上发表了学术演讲。我校历史学系陈晓律教授与苏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王卫平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专家们在充分肯定学员们的研究热情和创新精神的同时,针对研究生在理论、方法与观点上有待完善之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专家们还对论文的写作和演讲方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的建议。

 

计秋枫教授主持;陈晓律教授、王卫平教授点评

苏州大学束江涛同学演讲 苏州大学李忠萍同学演讲

 

苏州科技学院杜晓彦同学演讲

 

 

扬州大学黄翠红同学演讲

 

 

 

 

南京师范大学王淳航同学演讲

扬州大学丁慧超同学演讲

南京师范大学刘忠良同学演讲

徐州师范大学张传琳同学演讲

 

结业典礼由我校历史学系党委书记孙江林研究员主持,先后有四位代表在结业典礼上发言。首先,来自扬州大学的博士生杨德志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感激项目的主办方给省内高校创造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省内外史学名家们的精彩讲课,感叹学员们的互相关心共同进步。杨德志同学还表达了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的心愿。随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邹农俭教授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王卫平教授分别代表兄弟院校致辞,他们祝贺这次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并对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各高校间学术合作与交流作出了美好的展望。最后,我校历史学系于文杰教授代表承办方,感谢各位不避酷暑欣然讲学的专家学者、感谢默默奉献的兄弟院校、感谢积极参与的研究生朋友。

我校历史学系党委孙江林书记主持结业典礼

扬州大学杨德志同学发言

南京师范大学邹农俭教授致辞

苏州大学王卫平教授致辞

 

我校于文杰教授致辞

 

结业典礼结束前,相关领导和专家向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相关领导和专家向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

首期江苏省高校研究生“历史学研究方法及史料学”暑期学校已经结束,但是研究生交流与创新计划的实施才刚刚起步。我们将用自己的勤奋、合作与共同努力,为江苏省高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李超供稿)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