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教授来我系讲学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14-07-04 05:09:46访问量:1

    2014年7月1日,国家文物局文物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文物出版社总编葛承雍教授应历史系邀请,于历史系大会议室举行名为“胡人的眼睛:唐诗与唐俑互证的艺术史”专题讲座,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飨宴。

 

 

    首先,周晓陆教授致发言词,赞扬葛教授的敢于突破的学术创新精神,并向观众们介绍葛教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在同学们的期待中,葛教授侃侃而谈:文物学是一门非常难的学问,在考古挖掘的基础上要进行解读,需要学者有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文献功底,唐诗与唐俑的独到对接和交汇印证,是目前学术前沿进行“史诗互证、以图证史”的拓展,唐诗与唐俑对胡人眼睛的描绘,是胡汉文化最醒目的区别标识,既是文人与工匠的艺术映衬,也是中古社会史诗气象的契合。

    唐人对胡人眼睛的观察,可以体现在文学上和工艺品上。诗人形容胡人的眼睛,常用“绿”字,如岑参的“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而胡俑雕塑中对胡人眼睛的刻画艺术更是体现了我国古人高超的技艺,栩栩如生。胡人形象尤其是眼部的刻画,也直接反映了胡汉交流中汉人对胡人的态度。葛教授通过大量胡俑文物图片给同学们带来直观感受和视觉冲击,我们叹服从北朝到隋唐的雕塑工匠的艺术悟性,诗歌与陶塑的结合,给了我们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更给了我们感悟的有历史记忆的艺术力量。

葛教授从唐诗与唐俑为切入点,为我们讲述了胡汉交流波澜壮阔的文化史,实际上,大到国家政治,小到民风民俗,都会留下历史的烙印,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亦曾撰文关注过“狐臭”和胡汉区分的联系,而唐俑中一个源于希腊胡俑武士头戴狮皮帽,在中国逐渐被民间吸收为儿童戴的虎头帽,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魅力与奇妙。

    虽然已步入七月,仍有不少“学霸”留守校园,积极参与讲座活动,让老师们大为感动。葛教授精彩幽默的讲座结束,同学们踊跃提问,互动良好。最后,由周学鹰教授总结讲话,伴随着阵阵掌声,讲座圆满结束。

    “胡人的眼睛”不单单是一个人种的话题,涉及到审美标准的变化,也是东西方跨文化的问题,本质上是民族心理深处的文化差异。这些历史上奇妙的音符,共同组成了一曲悠扬的华夏文明协奏曲。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