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南京:历史记忆与都市空间”开幕式,于8月11日上午在六朝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蒋经国基金会执行长朱云汉院士、宋庆龄基金会梁保华副主席、我校校长陈骏院士、江苏省台办杨峰主任、南京市文广新局刁仁昌局长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开幕式由中央研究史语所所长黄进兴院士主持。
陈骏校长代表我校师生致欢迎辞,陈校长在发言中指出,南京作为“十朝古都城,东方大都会”,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的落脚之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精神文明资源,秦淮河、乌衣巷、朱雀航、桃叶渡,已不单单是南京这座城市的风景与名片,更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图式和文化意识的发酵。“六朝如梦鸟空啼”,南京承载了太多厚重的积淀,站在这一方山水城林之间,随处可以触摸的并未远去的历史痕迹。研习营以历史记忆与都市空间为切入点来研究南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可谓独具慧眼。和南京一样,我校也有着悠远的历史记忆,秉持吾国文化“仁、智、勇”精义,以“诚”立校,以“诚”育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激进思潮鼓荡中国的大时代里,始终扎根在中国大地,坚守中国固有文化之精髓,不为时趋,不为势屈。为学做人:不自欺、不欺人、不欺天,形成了“不激不随、不偏不废” 的独立自由学术风尚,这在两岸学界,均为可贵,良足矜式。尤其是以国学大家柳诒征为中心的人文知识团体,创办《史地学报》、《学衡》杂志,主张“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用理性温和的态度,对激进过热的思潮给予回应。南雍学人放眼世界,沉潜为学,向学不辍,守护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形成了气质独特南雍学派。在近代中国的纷乱更迭中,我校和南京这座城市一起,享受过历史赐予的机遇与辉煌,也遭遇过时代冷风猝然刮过的暗淡与顿挫。以南京和我校为窗口,从历史文献的爬梳走向田野实地的考察,相信大家会对南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新的感觉,若干年后,相信这份新的感觉,也会融汇成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南京和我校的历史记忆,与两岸的历史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两岸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千圣会归,集成于孔”,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两岸历史与记忆的纽带。
“第五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南京:历史记忆与都市空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主办,ok138cn太阳集团529承办,六朝博物馆协办。研习营将持续至8月20日,研习营邀请了王德威、李孝悌、李贞德、大木康、石守谦等十位国际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同时还将组织学员田野考察历史遗迹。此次研习营招收了两岸、港澳、东南亚与留学国外的文史科系及研究领域相关科系的博士生与年轻大学教师45名。其基本宗旨与目的有二:一是培养台湾与港澳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士生和青年学者前往中国大陆作田野调查的兴趣与习惯,并希望透过实际的田野考察和地方视角,对文献有深刻而新鲜的体认与解读。二是促进两岸文史科系的博士生和青年学者深入而密集的知识交流与激荡。
此次以“南京:历史记忆与都市空间”为主题的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将借着走进历史现场,经由导师授课、田野考察和文献研读,对南京地域的历史文化有切身和更深刻的体认。一方面强调文献阅读和田野考察的结合,一方面也希望从不同的学术视野和学科训练来了解南京的社会与文化。因此,在课程规划上,我们邀请了对南京历史文化素有研究的一流学者进行授课,兼顾历史、文学、戏曲、建筑、艺术等不同面向,希望能在一个“大历史”的背景下理解“南京:历史记忆与都市空间”的复杂面貌与精神特质。(台港澳办、ok138cn太阳集团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