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充分准备与精心安排,2015年10月30日下午15点,由ok138cn太阳集团529、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博士生学术讲座”第二讲在ok138cn太阳集团529楼216教室如期举行。中国历史系主任李玉教授莅临指导,校内外师生共计40余人出席了活动。2014级中近史博士生程玉祥同学担任此次活动的主持。
李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期“博士生学术讲座”提交的两篇报告,明显表现出了打破学科壁垒的意识,在综合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抓住了热点问题,有益于与会师生的共同思考与交流。他还表示,学院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对报告人提出的目标是力争使稿件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今后的活动中,报告人不仅要面向博士生,也要积极引导优秀的“准博士”——硕士生群体加入进来。李教授风趣地说,在提问环节,不可以“强词”,但一定要“夺理”,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借鉴第一讲积累的经验,力争将讲座办成实实在在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讲座由中国古代史13级博士生王胜和中国近代史13级博士生刘奕担任报告人,报告题目分别是《民国学人视域下南海U型线的内涵——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报刊资料的考察》、《民国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1945—1949)——以首都实验救济院为中心》。王胜同学依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报刊资料,考察了民国学人视域下南海U形线的内涵。他指出三十年代学人有关南海海疆的“国界”属性叙事,为四十年代《南海诸岛位置图》中U形线绘定时所继承。依据傅角今的相关论述,南海U形线可进一步被解释是集国界线与非国界线的势力范围线于一身的复合体:每条线段界定了不同面向的群岛外缘岛屿享有十二海里领海,其具有国界意义;由十一条线段勾勒的U形线则是一条海关缉私线、渔业范围线和海防线,属于非国界的势力范围线。相应地,U形线内水域除四大群岛享有十二海里领海外,其余水域为海关缉私区、渔业区和海防区。中国在这部分水域行使行政权而非主权,他国则享有航行、飞越等权利。
刘奕同学则依据了相关档案材料,考察了抗战结束后首都实验救济院设立的背景、建设的实况及存在的困境,客观公正地评论了战后救济事业的得失。他认为首都实验救济院设立了科学的组织结构、建设完善的救济设施,并利用先进的救济理念开展工作,对民国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以及首都周边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将主要精力放在与中共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上,造成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内经济凋敝,社会部及实验救济院力不从心,其有限的救济力量满足不了巨大的社会救济需求,无法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救济目标和效果。
报告完毕后,分别由2014级中古史博士生翁沈君和2015级中近史博士生陈海懿同学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在评论过程中,二位评议人不仅归纳总结了报告的核心内容及报告的学术所在,同时对报告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随后,在场同学也围绕着报告人与评议人的话题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提问。两位报告人分别就相关问题做了总回应。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积极。
(“博士生学术讲座”秘书处 段彬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