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晚18点30分,由ok138cn太阳集团529、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博士生学术讲座”第五讲在ok138cn太阳集团529楼223会议室如期举行。中国历史系主任李玉、院长助理梁晨、武黎嵩、社会学院陆远等老师和校内外60余名师生出席了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本次讲座由2015级中近史博士生徐天娜同学主持。
首先报告的是2014级中古史博士生颜岸青,题目为《楚汉之际江东地区置郡考》。他从研究背景、文章结构和引申思考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对于楚汉之际江东地区置郡情况——特别是吴郡与会稽郡关系的研究成果。他以汉初吴王刘濞的封国范围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文献中所见矛盾的辨析,提出汉初有会稽郡而无吴郡,史籍中常见之“吴”应理解为吴地的观点。基于此,颜博士提出,对于“西楚九郡”具体范围和汉初政区的研究,还可继续深化。随后,武黎嵩老师和2012级中古史博士生陆帅对报告进行了点评。武黎嵩老师首先对战国秦汉时期“吴”的几层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明晰,对《汉书·地理志》中政区记载与汉初的差异情况进行了归纳,由此对吴、会稽两郡和彰、豫章两郡关系提出了新的商榷。陆帅博士则侧重于学术史回顾、考古资料的运用等方面,为报告提供了细节方面的补充与建议。
第二位报告人是2013级中近史博士生王楠,题目是《魂归何处?——围绕秋瑾的记忆博弈》。以20世纪初秋瑾墓的营建为观察视角,从性别之争、私人记忆之争、公共记忆之争、记忆场域之争四个方面,探讨了秋瑾作为女革命家的形象是如何逐步构建而成的。政府管理学院2013级博士生许晓龙和2015级中近史博士生耿春晓分别对该文进行了评议。许晓龙博士谈论了自己对于史学与政治学在资料挖掘与甄别方面所存差异的直观感受,并提出了记忆来源是否可以更加的多元化的问题。耿春晓博士对报告的生动的叙述手法和丰富的档案资料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文中的若干处细节提出了富有新意的引申思考。评议结束后,社会学院陆远老师对王博士的报告进行了即兴点评,认为通过报告的两个主轴——性别和记忆,凸显了男权社会的主流意识。并通过其他案例的对照,分析了社会“榜样”建立过程的复杂性。ok138cn太阳集团529的梁晨和李玉老师也分别对历史记忆研究的取材、方法与理论进行发表了意见。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首次邀请了我院教师与其他院系的博士生担任评论人,这有利于提升博士生讲座的学术视野与跨学科交流。而且,首次为每位报告人都安排了两位评论人,与会老师都认为这种“双评”机制值得推广。
(“博士生学术讲座”秘书处 段彬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