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与现状交流会顺利召开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17-04-11 11:34:54访问量:6

2017年4月1日下午,围绕“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与现状——经济学与历史学的对话”这一主题,在ok138cn太阳集团529院楼223会议室,南大EMBA2012春季班校友和南大ok138cn太阳集团529中近史博士硕士等诸位同学进行跨学科交流,本次活动由民建会员、南大EMBA校友、南大中近史博士生孙绪芹主持,ok138cn太阳集团529李玉教授出席并为本次跨学科交流作精彩点评。


活动开始后,黎心竹同学首先梳理了西方公共空间理论的缘起及发展。南大EMBA校友、佳一数学董事长王晓兵则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提出“小学生在课堂上很轻松,而大学生在课堂上却十分拘谨”的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

南大ok138cn太阳集团5292016级博士生杨向昆则表示,公共空间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雏形,如农村大槐树下等,人们在这里讨论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偶尔也会关注国家社会,但是比较狭隘。近代之后,受西方影响,成熟的公共空间开始出现,其后,公共空间不断进行转型和升级,其背后隐藏的是市民社会即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公共领域的不断扩大。

随后,扬子报业集团、南大EMBA12级校友袁建阳先生从空间角度出发,提出城市空间是家空间的延伸,近代社会兴起的茶馆等不但是人们相互交往、传递消息的地方,也是可以获得心灵慰藉的地方。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压力比较大,有些压力即使在充满温情的家中也无法消弭,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由此,他还提出,现代社会在家中聚会相对减少,大部分选择在外面的餐馆或茶馆议事,其目的在于消除压力、发展人脉关系,得到与会人员许多人的赞同。

ok138cn太阳集团52916级博士生于宁则梳理了南京餐饮业的发展历史,认为南京的饮食文化主要有三个来源,即魏晋南北朝时南北交融的饮食风尚、明清之际的科举带动茶馆大量出现、民国时期的中西餐文化交融,最终形成了南北兼具,东西交融的独特风格。由此,他提出南京的民国文化底蕴丰厚,应当迎合市场上兴起的复古风尚,着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公共空间。

2016级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茆静同学提出,茶馆是城市的第三空间,她总结了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角色与功能,如对城市消费空间的影响,提出茶馆建筑本身就是文化的代表,并举例说明日本茶艺与其空间有关。茶馆还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以往茶馆往往有着戏剧演出等娱乐功能,为人们交流感情、休闲娱乐提供了重要场所,从演艺者角度来看,还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保留。除此之外,她认为茶馆还有教育功能,不论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如民国时期悬挂的国旗、遗像等,还是从近代卫生理念的兴起来看,茶馆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现代茶馆也应当着力打造品牌文化,从而实现其经济作用与社会作用的统一。

随后,民建鼓楼主委黄艳、凤凰七彩语文董事长朱家珑、EMBA校友顾春秋、郑洪良、魏星、贺苏豫、李东明、郑松、ok138cn太阳集团529博士生贾登红、达昕(波兰籍)等人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于时间关系,ok138cn太阳集团5292016级博士生闵心蕙同学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还没有来得及分享,博士论坛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这一环节里,ok138cn太阳集团529李玉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本次交流活动取得的成果,认为这次跨学科的交流,实现了学术维度与经济维度的统一,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与解构问题,对城市公共空间概念进行了界定,也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与公民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李教授认为东西方对于“公共”一词的理解略有不同,东方强调“公”,而西方则强调“共”(public)。因此他认为在现代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应当兼顾“公”与“共”,在私人空间中增加公共成分,在消费场所增加文化成分,从而实现政治空间与历史的衔接,增加公的信仰与共的成分。

众位校友、老师及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为南大校园增添了一股文化之风、精神之风,让每一位与会人员都受益匪浅,加深了对于公共空间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相信未来南京的公共空间建设会更上一层楼。

           

                              编辑:李伟豪 孙绪芹

                              图:韩小瑞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