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罗志田教授:重审近代中国之“道”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18-05-23 07:34:24访问量:1

正值116年校庆之际,应ok138cn太阳集团529特聘教授陈谦平的邀请,著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科杰出教授罗志田莅临我院讲学,于5月21日晚7点在院403报告厅作了题为《重审近代中国之“道”》的专题报告。很多校内外师生慕名而来,现场座无虚席。


罗志田教授首先从什么是“道”的问题出发,认为“道”不可言。他通过对古典文献的分析,解读如老庄等古代先哲对“道”的不同观点,阐述每个人心中都有对“道”的理解,“道”不可诠释。同时,他分析了“道”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指出“闻道”是古代读书人的毕生追求,而读经是“闻道”的一种手段。

随后,罗教授讲解在西方文明入侵下的中国社会对“道”的认知变化,进而分析近代中国“道”与“器”的关系转变。他指出,中国古代一直奉行“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准则,但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向国人灌输了“打赢就是文明,打输就是野蛮”的观念,国人在几次战争失败后意识到了“器”的重要性。“器”的胜负决定“道”的优劣,这一观点的形成可以被称为近代中国思想界“颠覆性”的变化。

接着,罗教授谈到了近代中国最早关注“器”的有识之士,列举了王韬、汤寿潜、康有为等人对“器”的不同看法:王韬是最早关注“器”的,但他就“器”论“器”,回避讲“道”;汤寿潜则进一步,认为西方虽专注于“器”,却又暗合于“道”,主张学西方的“器”来捍卫中国的“道”;康有为则提出了“物质救国”的理论,认为“道”虽尊于“器”,但“器”也可变“道”。罗教授总结,近代中国出现“道器合一”和“道器不一”两种观点。

最后,罗教授谈到了王国维的“道出于二”,即“道”分为西方的“道”和中国的“道”。但是罗教授认为随着对西方认知的深入,国人较早地意识到西方的“道”也不是一个整体,而分为两大阵营,因此王国维的“道出于二”可改为“道出于多”。


讲座结束后,陈谦平教授对此次讲座做出了总结,高度评价了罗志田教授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思辨能力。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和罗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陈梁芊、袁航)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