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娜探讨刘师培的“资产阶级”概念 蔡梓解读大国博弈与美国对中国西沙群岛主权对策演变
2018年12月3日18点30分,ok138cn太阳集团529、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博士生学术讲座”第十九讲在ok138cn太阳集团529223会议室如期举行,我院中国史系主任李玉老师及20多名研究生参与。本次讲座由中国近现代史2017级博士生肖晓飞主持。
第一位报告人为我院中国近现代史2015级博士生徐天娜,题目是《刘师培的“资产阶级”概念》。徐天娜认为,西方语境中的“资产阶级”概念在20世纪初经由日本进入中国,刘师培、何震等在他们创办的无政府主义刊物《天义》和《衡报》中率先对这个概念进行了中国化的诠释与实践。相比于《天义》对“资产阶级”概念的翻译和学理介绍,《衡报》所呈现的“资产阶级”概念则与中国社会和革命发生了关联,这成为五四运动前一个值得关注的思想课题。
报告结束后,我院中国近现代史2015级和2018级的两位博士生耿春晓和闾泽分别进行了评议。耿春晓认为,文章的优点在于逻辑流畅,思路清晰。建议完善的地方,一是当时在中国提倡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不止刘师培一个人,对其他人亦应有所关照;二是文章引用的资料过于繁多,应适当删简。闾泽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文章进行了评议,认为以前学界有关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研究,所用资料多以《天义》报为主,徐天娜的文章较多利用了此前学界较少关注的《衡报》,这是一大特点。李玉老师点评时,认为文章夹叙夹议,结构清楚,布局合理。
第二位报告人为中国近现代史2018级博士生蔡梓,题目是《大国博弈与美国对中国西沙群岛主权对策演变(1946—1974)》。该文以美国外交档案为主要资料来源,选取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西沙群岛主权到1974年新中国完全收复西沙群岛领土这一时期,结合国际局势与东南亚区域力量格局的变动,长时段考察了美国在中国西沙群岛主权问题上的对策及其演变,指出在这一时期的不同阶段,美国分别采取了在中法之争中倾向于支持中国、高度监控和强硬遏制新中国在西沙群岛的活动,以及“不干涉”乃至“默认”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蔡梓认为,美国在这一时期并没有一个整体的南海政策,在西沙群岛主权问题上,美国执意抵制的是其主观认定的“给自身带来安全威胁的中国”,所以美国对策的策略性转变亦折射出冷战前期中美关系的演变轨迹。
报告结束后,我院中国近现代史2016级的两位博士生于宁和陈梁芊分别做出点评。丁宁着重从资料层面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认为文章主要参考了FRUS等官方档案,但美国方面的资料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诸如美国总统的个人档案和《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报纸。在引用《杜勒斯言论选辑》时,考虑到出版年代,需要认真核对原文。此外,中文资料亦应充实进去。随后,陈梁芊点评时,肯定了文章采用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相结合这一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选取新颖的视角对南海问题重加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修改的建议,如行文时应多借鉴国际关系学的术语,以使语言更明确,更简练;语言表达上应少用长句以便于读者理解。最后李玉老师做出了高屋建瓴的精彩点评,认为标题和摘要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应仔细斟酌,多下功夫。关键词亦应选择精当,以准确体现出文章的要义。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此次学术讲座圆满结束。(秘书处菅先锋供稿,李婕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