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下午2点,由ok138cn太阳集团529世界历史系与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在ok138cn太阳集团529223会议室举行,2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延续上届论坛的创新,此次论坛继续采用双评议人(一位来自世界历史专业、一位来自国际关系专业)的评议方式,以增进不同专业间的交流。论坛由2018级博士生郭籽实主持,世界历史系主任洪邮生教授、副主任刘成教授受邀出席了本次学术论坛。
洪邮生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肯定了世界史与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论坛的优良传统与在评议形式上的创新,强调每次论坛都是博士生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并且期待博士生的表现可以比肩全国性学术论坛的水平。要在每一次学术活动中向着更加一流的目标前进。最后,洪教授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第一位主讲人2017级世界史专业博士生裴阳以《中英网络安全现状对比研究》为主题,比较分析了中国和英国的不同网络生态现状,以及在安全领域的国家政策。在考察英国政府对本国网络安全的应对政策之后,结合中国的现状进行了政策建议。
报告结束后,2014级博士生宋芳和2016级博士生王英围绕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宋芳首先肯定了论文的可取之处,随后就论文细节提出自己的意见。王英则从世界史专业的角度分析了论文的不足,特别强调选题、框架、材料和语言的改进建议。
第二位主讲人2017级博士生贾易飞选取《从温特看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启示》作为发言的主题。以国际关系领域著名学者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与《量子心灵与社会科学:物理学与社会科学本体论的统一》两本著作出发,对温特的理论创新路径进行了比对研究,提出了跨学科方法论的结合对理论创新的促进作用。并兼论了温特理论中的社会科学本体论的演进。
报告结束后,2014级博士生宋芳和2018级博士生刘宇进行了深入评议。两位评议人充分肯定了论文的选题与理论梳理。论文既体现了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开阔性,同时也富有较强的方法论意义。此外,评论人指出论文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阐述与挖掘,包括关键词的选择等细节问题,都一一进行了评议。
第三位主讲人2017级博士生李书剑紧紧围绕《货币国际化何以艰难?——双层博弈视阈下的分析框架》展开论述。论文详细梳理主权国家本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面对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与经济压力,以及国际货币体系中货币主导国对货币崛起国的压制。更为重要的是,货币崛起国需要处理好国内和国际、政治与经济这两对联动因素的关系,一个良好的双层博弈模型取决于政治领导能力这一中介变量。
报告结束后,2013级博士生戴渝龙和2016级博士生王英对论文发表评议。两位评议人首先肯定了论文结构合理、主线明晰、论证有力。王英认为在文章结构上第三部分可以更加充实,行文中的长句子有时候会因为缺失谓语而出现表意不明的问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关键点在论文中的体现并不充分。戴渝龙从细节上提出了文章中若干处的错漏,并且认为可以就政治领导力这一关键变量进行更具逻辑的梳理,以体现在文章中。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理论下,应该夯实事实性论证。
第四位主讲人2017级博士生徐桑奕将研究聚焦在《西风拂粤——近代中西互动视阈下的安森环球航行及在华行纪考略》。通过梳理18世纪英国海军将领乔治·安森在华的航行经历,并且结合中英双方的史料,勾勒出这次来华经历在各自国家的不同表述,并从中总结出中英两国的对待外事和贸易的不同的国家心态与语境,从而勾勒出日后两国不同历史走向的前因。
报告结束后,2013级博士生戴渝龙和2018级博士生刘宇对论文作出精彩点评。选题新颖、结构合理、论证有力是论文的最大特点。大量史料及档案的运用增强了论文的说服力。与此同时,论文的细节仍有待进一步的讨论与打磨。戴渝龙提出在文中有关中英技术差异的段落,似可继续充实。刘宇则认为,本文避免了研究者在研究这段中英交往史中只集中在马嘎尔尼一人身上。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这段时期中英交往提供了一个更加平衡的视角与案例。
本次学术论坛,每位主讲人与评议人发言之后,两位导师都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数次强调了论文写作的规范性问题、方法论创新的必要性,以及世界史专业与国际关系专业理论与方法的结合是未来研究的一个着力点。
刘成教授做了总结性发言,肯定了四位主讲人与四位评议人的精彩发言。强调了世界史专业的研究,应该更多的引入社会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尤其在国际关系议题中的历史研究,更应该加强对国际关系专业理论的了解程度;与此同时,国际关系的博士生,在研究中也应该有宏观的史学意识,用扎实的历史材料和史学的叙述方法来充实到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中。在两个学科的结合中,对学术研究进行有益的创新尝试。刘教授最后希望这项学术活动要长久的办下去,要一次比一次好。
最后,洪邮生教授和刘成教授向四位主讲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与全体参与者合影留念,论坛也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撰文:李书剑 靳晓哲 供图:刘宇 郭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