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18点30分,ok138cn太阳集团529、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博士生学术讲座”第二十一讲在ok138cn太阳集团529223会议室如期举行,我院中国史系主任罗晓翔老师及30余名研究生参加。本次讲座由中国近现代史2018级博士生李婕主持。
第一位报告人为中国近现代史2018级博士生马瑞,题目是《“声音到基层”: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有线广播的建立与运行——以江苏省为例考察(1955—1957》。
该文从实证研究出发,在充分利用江苏地方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农村有线广播的建立、运行与管理情况,并分析了有线广播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政治宣传教育、指导生产生活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有线广播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开展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与“农村最迅速、最深入、最广泛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宣传工具”。
报告结束后,我院中国近现代史2017级博士生常国栋和2018级博士生史展分别进行了评议。常国栋认为这是一篇优秀的论文,作者在史料发掘方面下了苦功夫,论述扎实、面面俱到,论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有线广播的建立与运行的机制作了比较到位的论述。但在另一面,论文也有部分瑕疵。首先是论文有病句、错别字,还须进一步修订。其次,论文在论述“声音到基层”这一议题上,还未充分展现各级政府与农村基层社会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互动关系。史展认为,马瑞的论文选题极佳,视角较为新颖,论述也比较充分。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该文题目可进一步推敲,“以江苏为例”就行,可省去“考察”二字,题目的时间段为1955-1957,也有再议的必要。其次是关键词中有“建立与运行”,似有更改的必要。再次,论文第三章的第三节“丰富文化生活”论证太少,可以继续丰富。最后,史展提出,论文只有政府档案的声音,群众具体是怎么动员的,还未看到,应该充分利用回忆录、文史资料、地方报刊等资料。在自由讨论环节,多位同学分别就史料运用、文本修改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第二位报告人是中国古代史2018级博士生赵亚婷,题目是《何为性善——时变下的儒学生态及德性坚守》。
该文直接回到《孟子》等基本经典古籍材料,从孟子时代的人性论辩背景出发,分析了性善及心性论等儒学核心特质,并探究了战国时变环境下儒学所面临的人性底线挑战、道德选择问题及其被动境遇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孟子道性善是为应对战国功利思潮之冲击及儒学回应之无力”,唯有在“复杂历史背景下性善论提出之幽隐及其特质之独异方能展现”。
报告结束后,我院中国古代史2019级博士生黄东阳、中国古代史2018级硕士生胡诗宇分别进行了评议。黄东阳认为,“性善论”是思想史上的重要议题,赵亚婷的论文将此问题放置在战国的时代大背景考察,很有有启发性与研究价值。同时,她也指出,该文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明晰,部分史料与结论联系不紧密。黄东阳还指出既然“性善论”是战国时变下产生,对时代背景应详细阐释。胡诗宇认为该文思路清晰,有层次感,有创新性,但也指出文中部分材料不能很好支撑相应的论点,且赵亚婷的论文对于“性情”与“性”等概念还须进一步厘清,且赵文有混用“恶”“不善”概念的可能,“恶”“不善”概念未必可以等价。在自由讨论环节,多位同学分别就“性善论”等概念问题与作者展开讨论。
其后,我院中国史系主任罗晓翔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她充分肯定两位报告人的论文价值,并对两位报告人的论文选题、细节处理、论文解构、史料运用等部分做了细致点评。同时,罗老师指出点评人负责认真,其评议具有较高水平,能够对论文选题、细节处理、论文解构等方面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之后,罗老师以这两篇文章为例,从自身的学术研究与论文投稿经验出发,鼓励大家写出能吸引读者的高质量学术论文。罗老师提出,论文,特别是论文的标题一定要表述准确,讲究文法,注意标题与文章的契合度。写论文既要有作者自身的立场,也要关照读者,考虑读者的阅读感与知识背景,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罗老师对同学们的论文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大家将来更加注重文本,注意论文写作的细节、行文的起承转合,句子尽量要简短、精确、凝练,论文一定要精心构思、认真打磨。希望将来的“博士生学术讲座”能够成为高质量的“论文写作工作坊”。
最后,本次学术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秘书处王建军供稿,崇哲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