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袁辉代表校友在我校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发言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21-06-21 09:00:50访问量:29

620日,我校举行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为今年毕业的3000余位本科生送行。校党委书记胡金波出席并寄语毕业生无论走到哪里,都应善于学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校长吕建做题为明德报国敦行立世的主题演讲,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谈哲敏宣读《关于颁发2021年我校青苗奖的决定》《我校关于通报表扬2021届志愿服务西部毕业生的决定》。仪式由副校长王志林主持。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ok138cn太阳集团5292012届校友袁辉分享了自己的求学与支教经历。母校的包容宽厚,激励我忠实地做自己;母校的温柔体贴,给予我有益的心灵慰藉;母校的大气磅礴,指引我舒展双臂、执着远行。袁辉表示,勤奋劳作有时不必然产生丰硕之果,能够勤奋劳作本就是对人生的犒赏。他勉励毕业生们始终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放眼长远,敬畏天地,善待自己和他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袁辉发言

校友代表袁辉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校友:

大家好,我叫袁辉,现在在湖北恩施的山村学校支教,很高兴参加母校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更荣幸能作为校友代表发言。

回到南大校园,行走在熟悉的楼宇间,那些美好的记忆场景潮水般地涌上心头,仿佛自己未曾离开。

我是20079月进入南大历史系读书的,说来非常惭愧,那个时候,初入大学的我显得特别幼稚,内心叛逆,神情忧郁,自闭寡言,对外间世界和自己常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整个大一上学期,我过得似是而非,始终没有找到生活的重心,期末考试,我把体育考卷撕了,其它科目的考试也多交了白卷,最后就差要退学了。

幸运的是,当时历史系的陈谦平、张生老师和罗晓翔老师谦和、可爱又有耐心,他们及时约我谈话(我至今还记得地点),见我第一句话竟然都是夸我长得还行,张老师还说我文章写得不错,这让准备同他们摆弄口舌、辩论一场的我措手不及。这件事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南大老师们的温暖和善意,自己也默默做了反省,逐渐调整心态,努力让自己融进大学生活。

其实,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很幸运,总在重要的时刻得到眷顾。我出生在苏北沂河边的一个村庄,小的时候,放学早、作业少,自由自在的时间特别多。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塘子里钓龙虾、捉鱼,去河中凫水,在田里摔跤追逐,玩累了,便躺着,在沙滩上或草垛边,久久凝望无穷无尽的远空,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14岁那年,我离开家乡和家乡的河,跟随家人到城里生活。后来,我顺利地考上了徐州一中,在那里,我读到不少有趣的好书,订阅了几份时政报纸和经典杂志,我还当了三年班长,有机会为同学们服务,而去山村支教的梦想,大概就在那些不经意的时光里发端、酝酿。高考,我超常发挥,幸运地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被我校录取。

在大学读书的我,普普通通,多数时间在上课、泡图书馆,偶尔在寝室高声朗诵诗歌,不时约上几个同学骑车远行,我从不玩电子游戏,也没有参加任何社团活动。幸运的是,在南大,你即使想做个最普通的人,也不会觉得有太大的压力。

大三的时候,也就是在仙林校区读书时,我曾给大学里的朋友发送自己编辑制作的手机杂志《历史上的今天》,整整发了一年,从未漏过一天,我还把它们打印出来、装订成册,送给几个好友。

我还记得,那时常被班长郝沛然拉去在各种晚会上表演节目,回看当年的视频时,我发现自己竟然是闭上眼睛在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十分夸张,哈哈,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不过,仔细想想,这些难得的上台表演机会,其实也磨练了自己的脸皮。

大学的日子走得飞快,几年一眨眼就没了。毕业聚会那天,我哭得稀里哗啦,我把班上每个人都抱了一遍,与亲爱的老师、同学,以及心爱的女神,就此别过。

本科论文答辩的时候,我侃侃而谈,大家都在笑,因为我的论文写得太扯,洋洋洒洒80多页。王涛老师说这论文再加点内容就可以出书了,于文杰老师说这论文更像是社会学论文,于老师还问我找工作没,我说没有,于是答辩结束后他即刻为我写了封推荐信,要我去某家杂志社上班,不过,那时候我一心暗暗盘算着去村里支教,婉拒了于老师的好意。

我选择的支教第一站是四川小凉山,去了之后,因为各种原因,那儿的校长没要我,刚出来就碰壁,但我没有灰心。后来我又去贵州溜达了一圈,几经辗转,我来到湖北巴东的一处高山学校姜家湾教学点,当地教育部门听说我是南大毕业的,欣然同意我留下,那一刻,我开心得差点儿哭了出来,终于有人要我了!

支教生活开始略显艰难,但也很有意思:落脚不久,我总是莫名其妙地感到孤单,学生放学后,学校里只有我一个人,幸好我遇到了一只流浪狗,我常扔东西给它吃,它竟跟着我不走了,后来我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驰骋山林;我住的地方比较潮湿,身体不适应,到处长湿疹,每天有空就抓痒;教学点没有水,我得提着桶到附近村民家讨要,村民们极其热情,他们主动帮我灌满水,又给我倒茶,给我烤玉米、红薯、白果吃,冬天他们杀了猪,纷纷请我去吃杀猪饭,邀请的太多,我的档期排不过来,吃猪肉吃得精疲力竭……

教学点只有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学生不多,都很可爱,初次见面,我俯身和他们一一握手交谈,寻姓问名。

初来乍到,一切都要重新学习,向当地村民学习、向教学点的谭老师学习、向孩子们学习,学说方言、学习他们接人待物的方式、学习他们的热情与朴素。尽管会有人不理解,会有人讥讽,会有人怀疑,但当我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每个孩子都照顾好的时候,那些不解、讥讽和怀疑自会烟消云散。在基层工作,脸皮厚实点、心胸放宽点最好,把吃亏当成磨练,把困难当作机会,忍辱负重,埋头苦干,我们才可能有进步,才可能获得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山里的孩子大多由祖辈照料,他们的父母多在外务工挣钱,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趟,不少孩子只有父亲,或只有母亲。我走村串户,访遍每个学生家庭,尽可能为生活相对困难的孩子寻求帮助。

村里有个叫青青的孩子,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称“玻璃娃娃”,她只在教学点读过几天书,多次骨折后,医生不让她再下地行走。这个情况我既遇上了,便责无旁贷,我决定为青青上门送教,每周至少保证十个小时。青青家位置偏僻,去那里要走很远的山路,为节省时间,我攒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尤其是后来我到另外一所学校支教后,这辆破摩托大大派上了用场。不过,冬天,高山上道路结冰,我只能步行去她家,为不耽误教学进度,即使大雨大雪天,即使步走两个多小时,我一样准时到岗。给青青上课,并没有报酬,我也不需要,看到青青的成长和进步,我便满心欢喜。青青还是一位制作手工艺品的小能手,读五年级时,她的作品就在巴东春节晚会上获得关注,几十件作品被抢售一空。青青心思细腻,她还经常写诗,在北京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的现场,她曾深情朗诵自己写的小诗,把央视的主持人们都打动了。我陪青青读了6年书,从一年级直到她小学毕业。我是她的老师,但她也是我的老师,她的坚韧、乐观时常感染、激励着我,他对大自然那些花鸟虫鱼的敏锐、独到观察,也启发着我要做一个更为用心、细致的人。现在,青青的身体状况已经稳定,她在初中读八年级,她妈妈每天陪在学校照看她生活中她平静快乐,学习上她一骑绝尘。

离开姜家湾教学点后,我去了白沙坪小学,在那里服务了近6年。为了锻炼自己,我在学校主动承担接近两个老师的工作量;为了增强教书本领,我常抽空去附近的中学问别的老师要课上。那个时候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劳动已然成了我的需要。

我常想,一个孩子通过学习掌握许多知识固然是他在学校的要务,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情感、视野、体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身心健康是否通过学校教育而有所增益。习近平同志201510月在英国的一家孔子学院演讲时说到:“中国的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玩,不是件小事,会学又会玩,张弛有度,岂不更好。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在学习课本知识方面都有好的天份与可能,记得当时白沙坪小学有个学生,我叫他“小棉花”,“小棉花”做不好作业和考试题,他总被安排坐在教室的最后头,不过他的身体特别灵巧,我带他去爬树,他像猴子一样矫捷,三两下就蹿到了树顶,后来我们举办了爬树比赛,他不出所料地摘得桂冠,我们给他发了奖状,还订做了一个奖杯,刻上“2018年度白沙坪小学爬树之王 小棉花”,送给他,全班人一下子都围拢过来,从没得过奖状的“小棉花”开心极了,我也为他感到骄傲。我想,乡村的教育应有自己的倔强与特质,应立足于泥土和草木,完全没必要追赶城市那花里胡哨的脚步。

可能是因为长期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容易快乐了。现在的我住在学校的山景房里,每天日出闻鸟鸣、日落听蛙声,山中绿树葱郁,田头百物竞生。课余时间,我喜欢站在窗前静静发呆,凝望远空;喜欢登山远足,拥抱自然;喜欢和村民们交往,同他们促膝长谈;更多的时候,我喜欢看书,沉浸其中,却漫无目的。总体而言,我的支教生活简单而有力,自由而有序,平淡而有趣。

    从做公益的角度看,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也乏善可陈。很高兴看到母校的研究生支教团来到巴东,接续支教,扶贫助困。很高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到乡村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我想,我们生存的这个伟大国度和崭新时代定然不会辜负那些用心默默耕耘者,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有这样宽宏的思考:勤奋劳作有时不必然产生丰硕之果,能够勤奋劳作,本就是对我们人生的犒赏。

以志愿者身份支教那么多年,我做的都是小事情,完全谈不上功成名就,仅按收入水平看,我怕是处在社会底层,有时自己也会想到身边人和社会舆论的期待,但就像一位诗人说的:“人的一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每一个欲望”,能够实现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能够通过自律地劳作获取精神自由,能够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乐趣,我心满意足,无怨无悔。

此刻,我无比感念母校我校,是她为我注入了长新的精神血液:母校的包容宽厚,从来激励我忠实地做自己;母校的温柔体贴,一直给予我有益的心灵慰藉;母校的大气磅礴,始终指引我舒展双臂、执着远行。

最后,愿各位即将结束本科生涯的朋友们始终乐观地面对生活,放眼长远,敬畏天地,善待自己和他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我的发言结束了,感谢大家。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