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提升硕博士生学术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3月14日下午,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特聘教授李先明老师应邀来我院举办专题讲座,主题为“‘小题大做’——研究‘孔府档案’的方法论”,2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积极参加并参与讨论,反响热烈。
讲座正式开始前,我院中国历史系李玉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报告人李先明教授的基本情况。李先明教授毕业于我校,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社会文化史、中共党史等,其长期致力于地方档案,特别是“孔府档案”研究,已在《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此次讲座内容即是李先明教授多年研究“孔府档案”的心得体会,对于初学者掌握入门研究方法及选题研究题目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讲座正式开始后,李先明教授先从个人成长与治学历程出发,讲述其本人在求学期间的选题经历,并指出个人兴趣、问题意识、研究资料的丰富程度是初学者在选择个人研究主题时应当着重考虑的几个要素。其后,李先明教授以“孔府档案”中的孔德堡日记为例,阐述小选题应当如何“做大”。李先明教授指出,孔德堡虽为孔氏家族千金,但更是近代青年知识女性群体中的一员,她对于当时国家、社会、家庭、战争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复杂情感与内心世界,实际是“社会建构”的一种结果。因此,孔德堡虽是“小人物”,但其日记所反映的问题却是“大历史”。作为研究者,正需要“发现问题、制造问题、解决问题、解释问题”,层层递进,由小及大,从小题入手,进一步关怀宏大的历史。
讲座结束后,李玉教授对报告内容做出评价。李老师对李先明教授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并指出“小题大做”确为当前硕博士生亟需锻炼和掌握的一种研究能力,讲座内容对听众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同时,“小题”的选择并不以“小”为唯一标准,题目本身当有一定的关注度、影响力和前瞻性,并且具有解释的张力,而如何做大则需要从个体扩展到某种类型,从形象到抽象,虚实结合,并提高拟题艺术,使文章更有魅力。
我院博士生李莹对讲座内容作出评议,她指出,李先明教授的讲座内容既能“走进个案”,亦能“走出个案”,“孔府档案”虽为地方性档案,但李教授的解读却并不止于地方,而是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塑造,进而揭示了抗战中时期人物与社会的内在关联。ok138cn太阳集团529博士生徐家贵等人也与李先明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现场十分热烈。
最后,李玉老师做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此次讲座举办之于提高硕博士生选题、研究能力的意义,也期待有更多机会能多创造机会加强学院、学生与李先明教授的交流,本次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李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