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张昌平教授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23-03-23 05:45:13访问量:10

322日下午,长江学者、武汉大学ok138cn太阳集团529张昌平教授应邀来我院举办主题为“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解析--基于一、二号祭祀坑”的讲座。全校80余位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赵东升老师介绍了张昌平教授的基本情况。张昌平教授现任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青铜时代 考古。目前负责盘龙城大遗址考古。出版有《曾国青铜器研究》《商周时期南方青铜器研究》《吉金类系--海外及港台地区收藏的中国青铜器研究》等著作。此次讲座内容是张昌平教授基于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的重要研究成果。

讲座伊始,张昌平教授从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概况以及出土文物入手,厘清了三星堆、三星堆考古和三星堆文化等概念,并且将三星堆文化置于更为广阔的空间范围进行理解,就长江流域文化和中原文化之间的交流展开叙述,揭示了中原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内在关系。而后通过生动丰富的图片展示了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器物类别,包括青铜、黄金、陶器、玉石(玉器、石器、绿松石器)、骨牙、海贝等。接着,张昌平教授概括性介绍了学界对于三星堆祭祀坑器物性质的观点博弈,围绕三星堆为祭祀坑或器物坑这个问题,张昌平教授认为应该从祭祀者和受祭者身份认知进行探讨。

随后,张昌平教授就三星堆人格性器物的属性进行阐释。他认为三星堆面具是对于人物五官的写实性表达,并且通过对比分析东汉乐舞陶俑、毕加索《公牛图》、古埃及壁画等实例进行阐述。通过阐释说明三星堆面具的梭形、圆角四边形、方向盘形等象征着人的形象、地下神明的形象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神明形象,他指出三星堆面具中眼睛的形状具有角色指向性。结合两河流域文化壁画和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张昌平教授指出三星堆出土器物的大小比例映照着人物的形象与身份。基于以上观点,张昌平教授系统化建构起“受祭者-祭祀者-祭器-祭品”的三星堆祭祀场景,并且提出三星堆文化虽然有其文化特异性,但是并非孤立的,反映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征。对此,张昌平教授通过分析成都平原的早期青铜文明进行考证,并且指出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金沙遗址、竹瓦街窖藏、三星堆遗址等地的出土器物具有相似的文化因素。


会后,与谈人水涛教授对讲座内容作出评议,充分肯定了张昌平教授的研究视角及范式。张昌平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长时间深入而精彩的学术交流与问答互动,就三星堆出土器物与中原文明交流、金沙遗址年代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赵东升老师作总结发言,指出本次讲座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思考与启发,对张昌平教授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也期待有更多机会加强两校间的的交流,本次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罗梦婷 供稿)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