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务本,立德树人
——于文杰教授为上海读者举办学术讲座
在2023年4月23日世界第26个读书节到来之际,我校于文杰教授应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邀请,举办了一场题为“英国近代文明的双重结构”的学术讲座。来自上海及海内外读者570余人聆听了讲座。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李冠杰研究员主持了学术演讲并就相关问题展开对话。
于文杰教授演讲的内容主要围绕主题“英国近代文明的双重结构”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述,它们是:政治制度文明、社会道德文明和艺术精神文明。
第一部分首先以美国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的《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拉开讲座的序幕,论述英国政治制度文明中的双重结构,即渐进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双重结构。巴林顿摩尔认为,英国走的是一条从暴力革命到渐进主义的发展道路;于教授说,从英国内政的角度提出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从1640年内战之后,尤其是光荣革命之后,却是英国内部较少暴力,较少战争;但是,如果从国外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英国走的是一条从暴力革命到殖民主义的发展道路,应该是没有非议的;
第二部分是以思想家为案例来论述社会道德文明中的双重结构,尤其是伦理道德中的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相互转换,这种转换时常以对立统一、悖立并存和对立分解基本形态,相互颠覆也是寻常现象。霍布斯对国家主义的无限敬仰,却最终落得个对国王没有忠诚的后果,而且作为牛津大学毕业的优秀学子,著作等身,思想体系缜密,连一个“伦敦自然促进会”的成员都不是;洛克是一位具有个人主义倾向的思想家,但是他的父亲能够参加护国主的军队作战,他能随玛丽的船舰从荷兰回到英格兰,则显然具有国家主义情怀;密尔从形式上较多的追求国家社会与个人利益的平衡,但是以赛亚柏林说,至于在论述个人利益的时候,那才是密尔发自肺腑的声音,那才是真正的密尔;于教授还以密尔与罗斯金的情感与婚姻问题,论述近代英国自由与伦理道德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挑战;
第三部分于教授以艺术家为案例来论述英国文化艺术中的地方性的多样性与民族国家深处的功利主义张力的双重结构。于文杰教授以罗斯金、莫里斯、阿什比等艺术思想家,以韦奇伍德、里奇等艺术家族的档案文献为案例来论述关于近代英国文化艺术中的地方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与潜在的殖民主义一致性的观点。罗斯金的艺术社会主义追求、莫里斯的艺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阿什比的艺术社会主义的信仰,他们的文明意识与艺术精神被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韦奇伍德吸纳了世界许多民族的优秀文化因素,而且还出现过英国与俄国叶卡捷琳娜时代之间的文化交往的成功案例,然而其结果十分令人遗憾,韦奇伍德艺术的发展面临危机;然而当英国里奇家族带着莫里斯的思想走向东方的时候,尤其是如同中国文化精神被日本民族军国主义使用,优秀民族的文化艺术很快成为殖民主义的工具。
于文杰教授和李冠杰研究员还就听众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回答。就观众们提出的,英语世界是否由于语言的一致性会导致国家利益与世界观的一致性,专家们认为,这一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语言影响世界观的形成,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时代,又具有各自的差异性。李冠杰研究员还结合自己赴非洲英联邦国家的实际考察谈了自己的看法。于教授认为,我们只有坚守自己的国家利益,批判吸收世界包括不列颠民族各种优秀的文化元素,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