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与我校合作项目成果《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出版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21-12-10 09:46:05访问量:38

 江苏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是中共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与我校合作项目成果,江苏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王常松任编委会主任,我校党委书记胡金波任编委会副主任,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鸿健任编委会委员。该书由我院范金民教授主编,青年教师于磊、李庆与校图书馆古籍部李轶伦博士以及学院三位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参与编写。该书收录历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在江苏任职或江苏籍贤官能吏200余人,以总结“为官之道”为中心,以人物人生脉络为主线,分为“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四个阶段,以事系人,以类相传。书中详述江苏历代贤吏的家世背景、从学情形、社会历练及致仕生涯,系统生动地展示出他们的嘉言懿行和风采风范。其主要特色,有如下数端:

 一是突破既有书写范式,采用以事系人的编写结构。长期以来,“以人系事”是中国官箴史中最为常见的书写模式。该书一改旧例为“以事系人”,将具有相近品质及为官理念的古今贤吏汇于一节,凸显江苏区域内贤吏不断涌现且前后相承的历史现象。例如该书第三章提炼出贯穿传统时代的为官“清”“慎”“勤”之道,并从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历代贤官的认知观念和政治实践。上至北宋贤吏范纯仁“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之言,下至明代循吏陈幼学“惟勤惟俭可以养廉”之见,为官清廉俭朴、理事勤奋之道是传统时代贤吏的共同认识。这种“以事系人”的创新性结构,不仅在叙述上打破人物个体间的客观区隔,还提供一种提纲挈领的归纳方式,更能体现出江苏作为人文重地在历史发展中的地缘性文脉特征。

 二是重视史料搜集与征引,博览文献择优而述,学术价值较高。在人物筛选上,该书参考《史记》《后汉书》等传统史书中对“贤吏”的界定方式,凝练出“德才兼备、廉明能干”的群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翻检大量第一手历史文献,择出江苏域内颇具代表性的贤吏,分阶段阐释他们的为官、为学之道。书中除收录一些大名鼎鼎的清官外,还挖掘出一批此前鲜为人知的基层贤吏的感人事迹,可供丰富廉政文化的教育内容。该书还格外重视对贤官本人言辞的细致解读,不乏对其诗文疏奏等原始资料的引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也使论证更为翔实可靠;同时,善于使用小说、戏曲等材料,比如以况钟为原型的昆剧《十五贯》、以小于成龙为原型的《聊斋志异》中故事二则、以陈鹏年为原型的传奇《铁塔》,以及以陈幼学为原型的川剧《金印伏虎记》等。这些流传至今的文化作品足见百姓对江苏贤吏爱戴之深,更可见大众对清官文化的喜闻乐见。

 三是重视官员的早年与晚年经历,注重考察家教家风。早年是贤吏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历代贤吏在少年阶段无论秉承庭训,还是入学馆读,无论出身贫穷还是家境优裕,其攻苦力学读书勤奋则相同。他们在青年阶段有继续苦读者;有从事教塾、幕僚或农工之业以资治生者;还有较早为官理政者。尽管经历各异,但均接触社会,了解时代和社会实际情形,对其日后治国理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贤吏早年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良好的家教家风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揆诸贤吏早年接受的长辈教导,谦逊、勤俭是共同内容,也是促使贤吏日后为官清廉的动力源泉之一。历代贤吏的晚年致仕生活形式多样,有敬老抚小含饴弄孙者,有身心放松纵情山水者,也有寄情桑梓参与公益者,还有传道授业书院讲学者,而其型家训后,注重优良家教家风的培养则大体相同。高攀龙作《高子遗书》,廖冀亨作《求可堂家训》,桂超万撰写戒色、戒贪、戒巧、戒傲、戒奢五条家箴等均是此类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承担着重大使命的江苏,需要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而澄清吏治、反腐倡廉从来都是长期性任务。该书以江苏区域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择选历代贤官能吏中的杰出代表,从先贤的居官理念和从政实践中汲取其为官之道,具有倡导廉洁从政的重要现实意义。书中涉及江苏官吏所面对的赋税刑名、兴学重教、移风易俗等多方面区域发展问题,涵盖居官者怀瑾握瑜、仁政理事、廉洁奉公等诸多嘉言懿行,可为当代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与参考启发,助益新的赶考之路。

  此书之成,旨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答卷。


 撰稿人:董圣兰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