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随笔】孙江林:我的业余写作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20-09-12 09:45:05访问量:367


孙江林简介

陕西岐山人,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入我校历史系读书,1983年毕业留校工作。先后在我校人事处、学生处、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我校报工作,20077-20195月任ok138cn太阳集团529党委书记,研究员。曾兼职为《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特约记者、《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编委,《中国教育报》招生 考试 就业周刊顾问。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喜欢写作,创作并发表散文、小说等250余篇。主要著作有《蒋介石与汉奸审判内幕》《岿然砥柱立中流——冯玉祥》《护国英雄蔡锷》《大学生择业智典》《故都 故乡 故人》等。散文卖牛曾获《光明日报》《老爹酒——我与父亲》有奖征文唯一的一等奖。参与编写:《大学生求职指南》《知识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南》《专家教你填志愿》《走向成功》《高考志愿填报实战技巧》等,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我的业余写作

孙江林

《金陵晚报》2018.9.21  

我在高校从事行政工作35年,工作很忙,但有空一直喜欢写作,写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能写好的豆腐干,写评职称必须要写的论文和书。报纸发稿不易,正好赶上网络发达,可以通过博客、微信与朋友分享自己的思考心得,不谋功利,乐在其中。不像以前,写出来不能发表的稿子,只能压在箱底,无人知晓,时间一长连自己都慢慢忘记。

现在感觉到,用读书写字打发工作和睡眠之外的时间,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当然,我不是读书很多的人,也不是写作勤奋的人。像长在马路牙子的一棵小草,我不奢望与身边的白杨树比高,与香樟树媲美,与法桐树比阔。

喜欢读书写作,还是喜欢画画、弹钢琴、跳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兴趣。有人文章传于千秋,有人画作名于后世,有人兼而有之,像冯骥才那样的人,写作、绘画、从政,均能成就非凡,硕果累累,功济后世,但实话讲,这些人毕竟是少数,也有天份的原因。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需要追求快乐的人。

最初喜欢写作,应该说是名利思想在作怪,也可以说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使然。农村的孩子,能读到什么书呢?也就几本小人书,但书中的故事和人物读后入了我的心,然后看电影,看浩然比砖头还厚的《金光大道》,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上高中读书之余便开始做文学梦,心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再为衣食发愁,有一台书桌,一叠稿纸,一支笔,临窗而坐,沐浴初升的阳光,在鸟儿的歌声里写写自己想写的文章,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正是在这种梦想的感召下,我在恢复高考制度后连考三年,考上我校。大学毕业留校,我选择了行政工作,以为行政工作可以了解很多的故事,对写作有利,这其实是一个很荒唐的推理。但既选择就不可回头,此后,自己只能在工作、写作两条道儿上奋斗,到如今,行政干到处级,写论文编书使我解决了正高职称,写作使我获得省作协会员称号。各类写作还都获得过档次不低的奖项。在这样一个混合状态中,我即将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将实现衣食无忧,一台书桌、一叠稿纸、一支笔,临窗而坐,沐浴初升的阳光,聆听鸟儿的歌唱读书写字的理想状态。如果说我曾获得朋友的赞誉,那纯粹带有讨巧性质:说这人行政只干到处级,作协会员的头衔就能为我“涂脂”;说写作不成大器,只能熬制“豆腐干”,处级干部的头衔又能出来为我“抹粉”。招摇过市,竟将一丝羞怯遮藏得严丝合缝。

但凭心而论,我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对自己的努力无遗憾。

有点自鸣得意的是,我后怕于自己不曾被“理想”冲昏头脑,如果选择写作一途,以我的才能恐怕现在喝西北风还要看季节的脸色。自己不贪玩,很努力,一年也就发表十几篇散文随笔,拿到的稿费加起来都羞于说出口,试想,即使每天的努力让收获再翻两番三番,结果又能如何?难怪有作家不停转行,有人为稿费太低而奔走呼号。再说,在微信普及的今天,于忙碌之中能捧着一本厚书长时间阅读的人也不甚多,大家都只盯着手机看,阅读已经快餐化,再说,有很多书,我也是无法阅读到结尾的,不知是自己的水平问题,还是作者的语言问题,还是因为自己工作太忙容易分心的缘故?真正读过几遍的书只有《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还有《红楼梦》。

继而想,书籍和报纸毕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微信有灌水嫌疑,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如果大家业余都拿起笔来,写写身边的感动,写写自己的思考,那该有多好呢?适合当作家的人也需要到基层熟悉生活,不可能反映生活的全貌,再说,经过作家“熟悉生活”后写出来的生活,与现实毕竟还有很大距离。所以我想,应有更多的人拿起笔来,写熟悉的人和事,通过博客或微信与朋友分享,也是一件天大的功德,而且还可提升自己的儒雅之气哩。

由此,我依旧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和现在的坚持。

2014年摄于韩国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