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 | 走出历史的迷途——宋初对历史教训的汲取与拨乱反正进程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22-03-18 09:43:36访问量:54

三月十一日下午三点的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以行厅,ok138cn太阳集团529有幸邀请到西北大学宋辽金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峰,带来题为“走出历史的迷途——宋初对历史教训的汲取与拨乱反正进程”的讲座。讲座由ok138cn太阳集团529教授罗晓翔老师主持。陈峰教授毕业于河北大学,师从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长期从事宋史研究,出版有《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宋代军政研究》《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研究》等著作。


读史明智:宋太祖的历史智慧

陈峰老师首先从宋太祖高度重视历史的背景及原因谈起。五代武夫跋扈当权,文士附庸。五代统治集团没有长远眼光,崇尚暴力,急功近利,王朝无不短命历史仿佛陷入循环往复的怪圈之中。面对这样的乱局,宋太祖为了恢复中央集权统治需要汲取以往的教训。宋太祖保持读书习惯,经世致用尤重读史,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教训及经验,促成长远的政治眼光和智慧,从而超越五代帝王的狭小境界,最终造就稳定的基业。


以史为鉴:宋太祖朝的历史反思

接着,陈老师讲解了宋太祖朝对历史教训及经验的反思与总结。如下诏编修前代史籍《唐会要》、《周世宗实录》、《五代会要》、《旧五代史》,其中《唐会要》、《周世宗实录》完成于建隆二年,可见宋太祖急于了解以往治乱兴衰及其根源,以便为施政提供借鉴。同时,宋太祖在君臣之间展开讨论,一方面注意以往大一统王朝正面经验,获取可资参照的样板;另一方面,重视五代王朝的失败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关于五代历史教训陈峰老师总结为六条:一是将帅掌握军队,皇帝军权旁落,政权难以稳定;二是藩镇控制地方,削弱中央权威,“方镇太重,君弱臣强”;三是文武关系严重失衡;四是法制败坏,特别是军人目无法纪,胡作非为;五是传统君臣伦理观念沦丧,官员朝秦暮楚;六是后妃、外戚、宦官干政对朝政造成破坏影响


据史而行:宋太祖朝的拔乱反正

陈峰老师继续深入,提到宋太祖朝根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推出的拨乱反正措施。首先是防范兵变与“收兵权”,“杯酒释兵权”即是其中著名的举措之一,而这种赎买的方式又彰显出务实的特点;然后是削夺藩镇与重建中央权威在采纳赵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对策一方面对藩镇采取从频繁徙镇到不断废黜的手段另一方面改造旧有制度,先后实施委任京朝官为州县长吏、收缴各地财赋收编地方精兵等措施,以此瓦解藩镇割据的制度基础三是恢复文武平衡,具体措施包括禁止武将干政、打压武将的跋扈积习、树立武将规矩意识、立誓碑不杀文官等四是“典刑弛废”与法制建设,如编修《宋刑统》、州郡判决死刑须报请中央、钦定阶级法以约束各级军人等;五是确立分权制衡原则宋太宗总结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即凡事以预防为出发点,以周密的规制应对,通过分化事权与相互牵制的方式,收长效机制,达到皇帝集权的效果。正如邓广铭先生《宋朝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中所说:“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六是整顿世风与提倡文教七是外戚、宦官的防治。陈老师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宋太祖朝针对五代积弊推行的各项重大举措,发挥了对症下药的成效,从而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动乱,并为王朝的长期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业。在这一拨乱反正进程中,汲取历史教训是贯穿其间的逻辑主线。


余论:历史的重现

陈老师认为,历代开国君臣都会留意前朝覆灭的教训,高明者更是擅于总结经验,汉、唐尤是如此。相较而言,汉、唐初年更重视汲取民众起义的教训,而宋初更关注来自统治集团内部的威胁,并极力防范权力失控。宋太祖朝为惩治五代弊政所确立的统治路线,对后嗣君臣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宋太祖朝的成就日益被神化。然而,宋太祖朝的政治遗产被视为神圣法宝的同时,也逐渐沦为僵硬的教条。宋太宗朝以降,在沿袭旧有路线的基础上,又不断加大防弊原则的力度,分权制衡及繁文缛节日渐突出,从而导致政治上愈益保守、僵化。

陈峰老师讲解完毕,同学们针对这次讲座的内容进行踊跃提问。有同学请教陈老师,五代时期由于王朝更迭频繁,君主的神圣性遭到破坏,宋太祖是如何重建君主权力的神圣性,以及这一重建有无确定的时间点。陈峰老师认为宋太祖重建君权神圣性的举措众多,特点是虚实并重,包括政治、礼仪、军事等一系列举措。而关于有无确切的时间点的问题,陈老师表示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因为没有确定神圣性的具体标准,但大体可以说宋太祖统治稳定的时期就是神圣性确立的时候换句话说,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众认同朝廷权威,皇权的神圣性自然就树立起来。另有同学提出“宋代削藩是否借鉴了唐代经验”的问题,陈峰老师秉持论从史出的原则,认为目前已知的史料中没有直接的记载,所以不好下定论,但根据宋太祖长期读史的情况看,可能性极大。讲座的最后,罗老师代表ok138cn太阳集团529再次感谢陈峰教授的莅临,为学院的宋史研究开拓新思路、注入新活力。(郑与时 李逸凡 马双琪 齐佳盈 整理)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