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园八号
《新华日报》2015年1月22日星期四 新潮
到办公室刚坐下,一位白发老人叩门而入,是吴世民老师,我校历史系国际关系学科的前辈。吴老师已是88岁高龄,无子女,爱人在无锡,他要去无锡定居,把房子卖了,将书捐给系里。吴老师说,找你书记有两件事,一是我去无锡后,看病还得回学校报销,给校医院打的报告需要你签字;二是房子卖了,南京没有地方落户,无锡落户口可能也会遇到麻烦。
我说,能不能回学校做集体户口?吴老师说,是啊,我在南大学习工作了66年,想到户口没了,眼泪就会掉下来。吴老师苍白的脸上依旧挂着微笑,但眼睛有点潮湿,这在饱经沧桑的老者脸上是难得一见的。我给离退休工作处打电话。王处长说,我与派出所沟通过,派出所说,户口必须跟着房子走,实在没办法。吴老师失望地说,我找过王处长,他说过没有办法。
他见我的电脑开着,笑问,《兰园8号》的点击量现在是多少?
《兰园8号》?哦,那是吴老师的文章,发在系版文化生活的子栏目“紫藤苑”上。
我很快找到《兰园8号》,点击量是481。吴老师高兴得像个孩子:都481了?我出门的时候才463!我又找到吴老师的另外两篇文章,点击量都在1300以上,吴老师又是一番惊讶、激动。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经常留意系里的网页,自己的文章有人看,就很高兴。我说,我在外碰到校友或者系友,他们经常谈论从校新闻网或系网站上获得的信息,彼此都非常开心,这背后是深厚的母校情怀。您在南大60多年,关心自己的文章在校友系友中的反响,再自然不过了。
送走吴老师后,我细细阅读了《兰园8号》。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第二天,中央大学历史系学生吴世民,正在上海发高烧,确诊为肺结核,进入上海肺病第一医院治疗。与他保持联系的外文系学生陈道一写信告诉他,中央大学更名为我校,解放前离校未归的学生,只要及时回校办理复学手续,一律恢复学籍,患病学生可以在学校新设的休养宿舍全休或半休。吴世民于是离开上海回南大。
1950年一个春日的黄昏,他乘三轮车穿过南大操场,来到文昌桥宿舍后门旁的休养宿舍——兰园8号。吴老师在文中写道,“这是一幢三层小洋楼,楼前有个竖有花架的庭院,楼旁和楼后各有一排平房。兰园8号在当时是一较为高雅的居住小区,周围环境也颇为幽静,很适宜于作为休养的场所。后来得知,这原是吴有训校长的住宅。吴校长调往北京后,学校就将它辟为供患病学生休养的宿舍。”
当时百废待兴,处处需要资金,但学校仍拨出经费照顾患病学生,每天免费提供半磅牛奶 、两只鸡蛋,并安排一位工友烧牛奶和煮鸡蛋,替他们到食堂打来三餐。
吴世民病得非常严重,南京军区总医院一位肺科专家认为治愈无望,但修养半年后,病情有了极大好转,后来做了手术,以至完全康复。
吴老师在兰园8号住了4年,边读书边治病,学校对他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关爱,都让他难忘。他说,没有这4年,我哪能活到今天?吴老师喜爱兰园8号,实际上是忘不了南大。
兰园8号在四牌楼,现在东南大学的校园内。东大的老谢是我的老朋友,我微信问他,兰园8号现在作什么用场?老谢竟为此专门去了一趟,微信回复:“那里有一扇对开的大门,可以开车进出。大门紧闭,门口挂了一个玄武区政府的牌子,上面写有民国建筑,另外还有两个报纸的投递箱。从门缝看进去是一个挺大的院子,树木参天,杂草丛生,有一幢三层楼的西洋髙档别墅,已经很旧了。院子里静悄悄没有一个人影。看样子不像是单位,更像是解放前的名人故居或富人豪宅。”
我把老谢的微信发到系网页上,希望给没了南京户口的吴老师一点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