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张宪文教授谈辛亥革命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11-10-11 08:08:46访问量:0

9月27日下午,由校关工委与历史系关工委联合,在历史系会议室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座谈活动,我校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我校历史系史全生教授应邀为老师和同学们做专题讲座。

张宪文教授详细梳理了建国后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纪念活动,同时也为我们介绍了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官方和学界对于辛亥革命性质的理解。195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毛泽东同志为此著文,评价其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爱国主义者”。这种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能完全涵括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与革命意志。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各种官方、非官方的纪念活动依然遵循1956年的基调展开。1971年恰逢文化大革命,孙中山的画像只在天安门举行盛大庆典时才会出现。到了80年代,对于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认识又有不同,此时期的学术基调在于对这段历史及历史人物的评价,如对立宪派怎么看、对改良与革命怎么看。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成为学界的重要议题,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也就成为新的研究取向。

对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认识,随着时间推移也是不断深化的。1981年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同志做了报告,对在辛亥革命中做出贡献的一大批人做了肯定,如胡汉民、陈其美等人,由此也就打破了禁区,大大扩展了历史学界的研究范围。辛亥革命的性质,似乎成为一种先验性问题,我们总是脱口而出,说这是一种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与台湾学者的交流过程中,大陆学者称其为资产阶级革命,台湾学者则称其为全民革命,双方相持不下,互不认可。至2001年,江泽民同志提出,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为辛亥革命的性质作出了新的解释。这一解释比单纯的“资产阶级革命”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从什么角度看待辛亥革命?张教授认为,研究近现代史,不能囿于老观点、旧认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奋斗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崭新的现代国家,对于辛亥革命,我们也应该从建立现代国家的角度切入。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个里程碑: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是极为不易的。对于过去所说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张教授也做了解释:在当时的环境下,不稳住袁世凯,革命就有夭折的危险,举袁为中国的领导,也是当时各界一致的看法。参加辛亥革命历次起义的先烈们,不过弱冠、而立之年,即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如何能说其革命“不彻底”?故而对于辛亥革命之旧观点,即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我个人认为不宜再讲。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张教授认为,历史赋予辛亥革命的任务只有两条,即推翻专制和建立民国,这两条它都完成了,把之后的历史任务强加给它,是对前人的苛求,是不合适的。辛亥革命之后的主要问题在于多种层面上的改革,辛亥革命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表层的变革,更深刻的社会改革需要后人的不断努力。

此外,张教授还提到了对于辛亥革命的纪念问题。武汉、广州等城市以辛亥为由,纪念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而南京作为体现辛亥革命果实的重要城市,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做的却不很够。南京是民国的建国之地,是中国第一位总统的就任之地,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各省代表统一选举之地,是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之宪法诞生之地,作为城市来讲,地位最重,有首创之功。为什么定都南京?张教授也从政治、地理、文化等多方面对此做了分析。

张教授提出,做历史研究,必须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还以“南京大屠杀”研究为例,提出历史学人应具备历史意识,担负起历史责任。

史全生老师做了补充发言。他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重大,而当时的历史任务直到今天也仍未完成。做历史研究,不应局限于政治概念和框架,应该从历史本身出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