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里斯本条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09-11-17 03:00:38访问量:0

显示图片

  在《里斯本条约》为欧盟国家全体成员国签署的特殊的历史时刻,经过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处、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我校欧洲中心经过精心筹备,2009年11月9日,《里斯本条约》研讨会(EU Seminar: The Lisbon Treaty)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报告厅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瑞典驻上海总领事Bengt Johansson先生,瑞典驻香港总领事Lars Danielsson先生,瑞典欧盟事务专家Anna Michalski女士和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Antonio Segura先生作为外方主要发言人。同时,来自我校欧洲研究中心、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系的专家陈晓律教授、洪邮生教授、任东来教授、何成洲教授、舒小昀副教授、洪霞副教授也出席了研讨会,并就相关问题发表了讲话。会议还得到了我校其他师生的积极参与,取得了圆满成功。

  周宪教授致开幕词 上午9时,会议由何成洲教授主持,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他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与重视对外学术交流的传统,并祝愿本次研讨会取得成功,促进我校对欧洲和欧盟的研究。

何成洲教授主持会议

  Bengt Johansson先生致开幕词 随后,瑞典驻上海总领事Bengt Johansson先生也进行了开幕致词。

  Lars Danielsson先生发表演讲 上午的研讨由瑞典驻香港总领事Lars Danielsson先生拉开了序幕,他的报告题目是“The European Union – an emerging super power or an introvert cripple?”(欧盟——形成中的超级大国还是内向的跛子?)。Danielsson认为,二十多年来欧盟一直在寻求合作的深化和成员国数量的增加。 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7年的阿姆斯特丹条约、2000年的尼斯条约和2004年的欧盟宪法条约都体现了欧盟各国之间合作程度的不断深化。瑞典与奥地利和芬兰一起在1995年加入欧盟,使成员国由12个增加到15个。到2004年欧盟拥有25个成员国,2007年是27个,今年又增加3个候选国家。虽然欧盟扩大的势头不可逆转,但是这个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地区一体化进程或许将放慢脚步。欧盟内部的权力正在成员国和欧洲议会之间发生转移,欧盟将日益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内部的合作(比如欧元区和申根国家)将继续深化,同时,欧盟国家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对世界上其他地区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

  Anna Michalski女士发表演讲 稍事休息之后,瑞典欧盟事务专家Anna Michalski女士进行了主题发言:“《里斯本条约》:改革与结果”(The Lisbon Treaty: Reforms and Consequences)。她指出,《里斯本条约》的签订经过了多年的酝酿,它的前身可以说是2002年就草创的《欧盟宪法》。如今的《里斯本条约》虽然不是宪法,但是对以往的条约做出了重大的改动:宪法状态的改革,欧盟制度和决策机制的改变,欧盟政策开始侧重与对外事务。《里斯本条约》使欧盟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行为实体,使欧盟的行动能力特别是在国际层面上得到加强。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的职位得以创立,欧洲议会的权力也有所加强,而欧盟将日益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作用。

陈晓律教授发表演讲

  中方学者首先发言的是陈晓律教授,他肯定了《里斯本条约》的重大意义,对于欧盟来说,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导致它的行动能力十分有限。《里斯本条约》使欧盟能够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对国际事务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但是,欧盟的崛起一向为美国所不容,美国为了维持其独霸地位,决不会坐视欧盟的强大。今年法国宣布重归北约军事一体化机制,从另一个角度说欧盟在军事上的一体化仍然任重道远。美国的掣肘能否被克服,将对欧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欧盟如果不能完成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各方面的整合,就不会成为一个联邦式的政治实体。

  任东来教授发表演奖 任东来教授长期研究美国与亚太问题,他给大家带来的发言是“东亚可以从欧盟学到什么?”(What Lessons can Eastern Asia Learn from EU)。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近来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任东来教授认为“东亚共同体”在过去被认为是想象出来的,也许将来会是可行的,欧盟的合作与一体化做出了榜样。东亚至少有6点可以向欧盟学习:1、首先着手经济上的一体化,比如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或者货币联盟;2、建构东亚认同;3、主要国家之间的和解与合作;4、美国对东亚一体化的支持;5、被分裂的国家应该统一;6、多元的共同的价值观,比如自由贸易、市场经济、民主法治。

  洪邮生教授发表演讲 洪邮生教授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去定义欧盟的力量?欧盟会怎样使用这种力量?从欧盟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来看,这是难以把握的。希望《里斯本条约》的生效,能够给欧盟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使其充当一个和平的角色在国际上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舒小昀副教授发表演讲 午后2时,研讨会继续进行。历史系舒小昀副教授致力于欧洲一体化研究,他的发言题目是“能源与《里斯本条约》”(Energy and the Lisbon Treaty)。在回顾了欧洲能源利用和欧盟能源政策的历史后,舒小昀老师指出,《里斯本条约》第176条第1款显示了欧盟决策效率的加强,在能源问题上,欧盟将统一口径对外发言。而对于成员国和各个利益集团来说,能源问题又牵涉到国家根本利益,欧盟内部仍然存在相当的矛盾。对于《里斯本条约》第176 条第1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压力下,能源问题日益重要,欧盟如何处理好与全世界的关系将是值得关注的;2、《里斯本条约》提升了能源问题在欧盟决策机制中的地位;3、从木材到煤炭,再从煤炭到石油,欧洲人经历了两次能源革命,下一次革命是什么,《里斯本条约》没有给出答案;4、《里斯本条约》没有清晰地界定能源的外延,欧盟不仅仅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是能源技术的开发者和推动者。

  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Antonio Segura先生发表演讲 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Antonio Segura先生也就《里斯本条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很显然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与进步之后,必将迎来一个更具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期。

  洪霞副教授发表演讲 最后发言的是历史系洪霞副教授,她的报告主题是“后民族时代的欧洲民族国家”(European Nation-States in the Post-national Era)。洪霞老师认为,虽然欧洲一体化的程度已经很深,欧洲仍然由许多民族国家组成,这一局面并没有被后民族时代所改变,民族国家仍然是欧洲的基本单位。哈贝马斯提出了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概念,在民族国家的建构中至关重要,欧洲层面上的公共领域能否产生还有待进一步考察。欧洲认同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多元,其二是同一,所谓 “求同存异”看似深奥,实际上揭示了欧洲文化认同的脆弱。与其将民族国家加以扬弃,不如进一步超越。 与会的除了发表讲话的专家,还有许多对欧盟研究深感兴趣的师生,他们在主题发言结束后与中海**家家进行了深入而又热烈的交流。(历史系李超供稿)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