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学者罗泰教授人文基金讲座“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分歧与原因”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12-04-23 03:00:23访问量:1

 

2012年4月19日,应我校历史系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扣岑考古研究所及艺术史系罗泰教授(Lothar von Falkenhausen)来我校访问,参观校博物馆并于当日晚于我校仙林校区做人文基金讲座,题目为“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分歧与原因”,讲座教室内座无虚席。

我校历史系副主任水涛教授作为讲座主持人,首先介绍了罗泰教授的背景与研究方向,对罗泰教授的学术水平高度赞誉以及对罗泰教授获得本年度美国人文艺术科学院院士表示祝贺。

罗泰教授讲座共分四节:首先是引论:两个巨大的问号,第一节 青铜器铸造技术指疑第二节 青铜器上纹饰之处理及其发展第三节 青铜器纹饰之来源及其意义第四节 “风格”这个概念的限制引论的两个问号即指罗泰教授对西方学术界关于青铜器分期与铸造方法研究的两个问题的疑问。一是Max Loehr教授在1953年提出的“安阳”时期与五种类型的分期法,即“青铜器风格的延续发展规律”;二是Max Loehr教授认为中国青铜器先制作模型后浇注成型,范上才被印出纹饰。

第一节介绍了英国考古学家Lukas Nickel的研究认为青铜器纹饰是在浇注前先刻在范上的,类似于罗马时代陶器表面浮雕的制作方式,同时罗泰教授在周原孔头沟遗址发现的范上有类似现象。 而Robert W.Bagley在1986年提出阳文纹饰是范上刻,阴文纹饰是模型上刻。

第二节中罗泰教授认为纹饰是从无到有的,且与青铜器的功能有关,植根于当时的宗教和文化。而兽形纹饰与饕餮纹往往存在人的形象,与龙山文化或良渚文化相似,并介绍了日本考古学家林巳奈夫关于饕餮纹与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之间相似的研究。纹饰并不是唯一可以用以解释青铜器发展的立足点,青铜器的形状在这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接着,罗泰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认为青铜器纹饰中的凸凹两种风格其实是源于同一种较早时期的风格,是时代的产物。

第三节罗泰教授讲述了青铜器纹饰的来源和意义。他反对纯形式主义,认为青铜器纹饰表达着当时社会的宗教与文化。同时他还提出人与兽的合二为一体现萨满教思想等等,以此解释兽形纹饰的可能来源。

第四节罗泰教授介绍“风格”一方面可以代表时代,一方面可以代表地域;又以陕西宝鸡纸坊头M1出土牛首四耳簋为例,说明了“风格”这个概念的局限性。最后罗泰教授简述了对罗森夫人关于西周青铜器礼制研究的认同,并说明这样的研究十分有意义,对于青铜器研究不可只限于外表。

讲座现场反响热烈,同学们踊跃提问,问题包括中外考古学文化比较问题、考古学与人类学的关系、青铜器铸造问题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最后当笔者问到罗泰先生是否愿意来我校进行短期讲学时,罗泰先生欣然应允。

罗泰教授是从事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出生于德国,曾先后求学于德国波恩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198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博士学位,师从张光直先生。毕业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河边分校。1993年起至今,任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泰教授的研究领域为东亚考古,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古。研究范围涉及古代中国青铜器与铜器铭文、礼仪制度、区域文化、跨地区长距离互动以及考古学方法论和学术史等。先后出版《乐悬:编钟和中国青铜时代文化》、《宗子维城》等专着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宗子维城》一书荣获“美国考古学会(SAA)2009 年度最佳图书奖”,也是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考古学研究专着。 并荣获2011年美国人文艺术科学院院士。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