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的新进展————王昌燧教授讲座记录

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529发布时间:2012-07-10 03:43:40访问量:0

 

2012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著名考古学家王昌燧先生到我校访问,并作了题为《科技考古的新进展》的讲座。我系贺云翱教授担任主持。

王教授主要从科技考古的定义和科技考古的新进展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关于什么是科技考古学,他指出应从考古学与科技考古学的关系、科技考古的研究方法、科技考古与Archaeometry等几个方面去考虑,并特别强调科技考古必须围绕考古材料展开研究,否则就会走向歧途。

王昌燧教授是科技考古界的前辈和大师,几十年来主持和参与了众多研究课题。结合其自身实践,主要为南大的同学们介绍了科技考古的一些新进展,包括:考古年代学研究、陶瓷考古学、冶金考古学、生物考古学、农业考古等几个方面。其中大至人类起源,小至一件青花瓷器的鉴定,通过亲身的经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以及考古研究的综合性。其中比较精彩的几点简介如下:

1.对待西方考古学理论问题:王教授认为,中国考古学者应该在立足本国材料研究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国外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发展。比如其所作的关于低温陶器烧成温度的研究,实际上国外学者早在1969年就已经提出。所以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

2.陶器起源的新说:在距今24000年的Dolni Vestonice遗址发现了许多陶制品,而以陶球为多,所以推断早期陶器可能不是用于生活,而是用语狩猎或仪式。

3.关于冶金考古的问题:很可能存在无意识的炼化产物,看似与当时的时代科技水平不符,实际上是可能的,如黄铜以及周处墓出土的铝片。

4.古DNA分析:如果可以对良渚时期祭祀土台上的不同等级墓葬出土的骨骸以及那些断肢的祭祀骨骸进行DNA分析,也许可以判断这些人是战俘还是本族的奴隶,这对早期文明起源问题十分有益。

5.对于农业起源,传播的研究和思考:考古研究中,文化层与自然层相结合,大遗址研究与聚落考古相结合。

整场讲座气氛活跃,生动有趣。最后,贺云翱教授做了点评,王昌燧先生与同学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并合影留念。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